春暖花开,小心蜱虫!科学防蜱秘籍请收藏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3-29 21:42:57

近日合肥气温上升,市民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合肥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户外活动时,要警惕蜱虫。蜱虫栖息生境多种多样,大部分蜱虫活动在森林底层、低矮灌木林、杂木林等有野生动物和家畜活动的环境,这些蜱虫的季节动态变化明显,活动高峰通常在3-11月份。

蜱俗称有很多,民间常称为壁虱、草爬子、狗豆子等。目前全世界记录的蜱种有896种,其中国内已发现129种。前几年调查发现合肥市的优势蜱种是长角血蜱,血红扇头蜱也有少量存在。

介绍,蜱虫栖息生境多种多样,大部分蜱虫活动在森林底层、农田边田埂、草丛、草地等有野生动物和家畜活动的环境,这些蜱虫的季节动态变化明显,活动高峰通常在3-11月份。还有一些蜱虫栖息在巢穴、庇护场所及周边等区域,它们的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近年来发现马路两侧的绿化带、公园和景区也有蜱虫活动。

蜱虫主要寄生在哺乳动物(如猫、牛、羊、狗和老鼠等)的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狗、羊、牛的耳内侧或耳根部、颈项部等处,人体的鬓角、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

据介绍,蜱虫通过叮刺吸血释放毒素和传播病原体,并实现种群延续;还能通过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迁徙完成栖息生境的转换。蜱叮咬宿主动物(包括人类)时,不仅会分泌一些毒素,导致蜱中毒事件,还能传播病原体引起多种经蜱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合肥市报道的蜱传病种主要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合肥疾控专家提醒,发现蜱叮咬一定要越早摘除越好,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工具摘除,摘除后要观察蜱的完整性。如果蜱虫叮咬时间短且没有镊子等的紧急情况下,可以戴手套或垫纸巾用力捏住蜱假头,在贴近叮咬的皮肤处,垂直向上直接拔除。

也可以用乙醇涂在蜱体,使得蜱假头放松,再用镊子夹住蜱假头,不要夹腹部,尽量靠近皮肤,向上向前轻轻提取,避免假头拔断。也可以用一根细针或注射器头插入皮肤与蜱之间轻轻翘起。

如果蜱虫叮咬时间过长、叮得太深、叮咬眼睑周围等敏感部位且所处情况严重时,需要立刻到医院进行手术摘除。

科学防蜱

1.应定期整理家居环境,清理和杀灭杂草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宠物)身上附着蜱。

2.避免在草地、树林、山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3.做好个人防护,将双袖口、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建议穿浅色长袖衣服(浅色衣服容易发现蜱),佩戴帽子等以防蜱虫叮咬。

4.外出时,用驱虫剂(含有柠檬桉或避蚊胺成分)涂抹裸露皮肤,可维持数小时;用氯菊酯、驱虫剂等浸泡或喷洒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

5.离开蜱虫栖息环境时,检查衣物、身上和宠物体表是否有蜱附着。如发现人体或宠物被蜱叮咬,及时、正确摘除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叮咬部位及整个身体状况数周。

6.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蜱,更不能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7.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头晕、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或体征,要及时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