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 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3-31 23:13:31

城市燃气、桥梁、供水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现代城市的“生命线”。3月31日,记者从“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到2025年安徽将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扬年介绍,安徽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部署要求,提出按照“两步走”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据了解,一期工程是2022年基本建成16个市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二期工程从今年全面启动,进一步拓展场景应用范围,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面覆盖,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

据介绍,截至去年底,一期工程建设任务已圆满完成,基本建成了“五个一”:即一个数据底座,构建了约945平方公里的城市重点区域三维空间信息模型,在全国首次形成省、市地上地下立体化的城市生命线工程数据库。一张监测网络,建成省级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管平台,形成覆盖省、市两级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一张网”,实现对近3万公里管网、325座桥梁的实时监测。一套标准体系,已编制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运营标准,启动编制城市生命线工程监测设备质量管理规范。一种市场模式,发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作用,指导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成果转化企业与各市政府投资平台合作成立本地化平台公司,联合由80多家优质企业组建的工程建设联合体,承担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和运营任务。一项应急机制,构建“前端感知—动态体检—专业研判—预警溯源—协同处置”新型风险防范体系,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监测预警联动响应工作机制,截至目前,累计接受传感器报警信息25667起,通过专业模型分析和专家研判,确认706起预警事件,均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下一步,安徽将持续推进“两个拓展覆盖”,一是在完善一期建设基础上,推进工程拓展至燃气用户终端、水环境治理,以及消防、电梯、窨井盖、热力、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城市照明等城市生命线领域;二是依托市级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平台,推进工程拓展延伸到县(市),确保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运行,加快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