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包河区双纬度托举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4-03 09:40:00

多维世界,二维为轴。土地作为城市“纬线”,承载发展要素,孵化出经济的条条“经线”。随着合肥高速发展,近年来,包河区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经纬度”,向土地要效益,向空间谋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快速攀升,2022年位列全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榜第38位,晋升1个位次。

土地是发展最基础的要素,是经济增长的“纬线”。这一点对于安徽巨一科技有限公司来说尤其重要。“我们去年在东边又拿了64亩地 ”该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王瑞介绍,新地块布局电驱动产业化升级项目,打造“灯塔工厂”,达产后可年产100万套总成及零部件,产值至少30亿元,算下来亩均产值可达5000万元左右,远超巨一科技现有160亩左右用地的产值1711万元。据了解,该公司员工从2005年创立时的6人,到目前的4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研发人员。王瑞说,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包河区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标准化供地模式,让企业拿地流程更简化、效率更高,坚定了公司在包河区持续发展的信心。

“寸土寸金”,在巨一科技身上体现明显,也提供了“一企一策”的示范样本。包河区近年来采取“一企一档一策一图”发展战略,完成161个工业企业、10553.7亩土地摸排。通过合作开发、自主转型、项目嫁接、收储收回等多样方式,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推动有限的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业配置。

为有效把控土地要素的高效利用,包河区建立了亩均效益评价数字化平台。此外,包河区还新修订相关政策,对当年亩均产值达到800万元以上且亩均经济贡献达到30万元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当年产值、税收贡献保持增长的,给予管理团队最高80万元一次性奖补等,正向激发企业干劲。

培育“经线”未来空间

3月上旬,落户在合肥金融港的安徽半语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正忙着新一轮促销。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年营收超20亿元,其中直播业务板块营收就超3亿元,2021年底创立的新品牌一年时间营收超2亿元,成为国内美妆行业疫情期间为数不多逆势增长的公司,也是金融港快速发展企业的代表。数据显示,至2022年底,合肥金融港已入驻企业750余家,带动1.2万人就业,全口径税收超6.5亿元,培育“亿元楼”3个。

今年2月下旬,商汤科技首个AR全国产业运营中心在位于包河区的中国视界正式挂牌。商汤科技表示,之所以选择落子合肥,是因为多次作为代表企业受邀参加省市人工智能产业专班会议,切实感受到了合肥对产业发展的重视,而包河区在项目落户方面给予企业最优惠的政策,也有已经成型的基础载体,让公司坚定信心。“商汤科技的落地,标志着我们元宇宙产业体系构建的开端”,合肥市包河区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招商负责人说,2018年至今,中国视界从谋划到成型,包河区整体产业规划初见成效。2022年1月开始运营一年多来,中国视界已入驻30多家人工智能视觉产业链企业。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中国视界年产值将达百亿元。

“中商罗森开店步伐再提速”,在合肥南二环边绿地中心10楼的办公室里,安徽中商罗森公司外联负责人方方信心满满。定位为“城市港湾”的罗森,于2018年进入安徽,目前共有240家门店。2022年,在疫情状况下,安徽公司销售额突破4亿元,今年目标突破5亿元。方方表示,公司未来将有可能再扩招50%员工,办公面积也计划增至2000平方米左右。这些,都是基于对安徽经济高速发展及政府支持力度的信心。该公司市场总监马俊介绍,罗森安徽目前会员达70万人,社群30万,拥有百万活跃用户。除了网红食品外,中商罗森今年5月在马鞍山的鲜食工厂将正式投产,推出合肥本土化便当等产品。此外,还将发挥罗森国潮、卡通IP联动的资源优势,在全省开设联名主题店或推出联名商品等。“我们选择这里,除了市场,最大的因素是政府的强力支持”,方方表示,2022年没有闭店、物流通畅以及人性化措施,让罗森安徽感受到合肥的温度。目前,门店日销售额5000~6000元。未来,除了在办公园区、写字楼、高校、地标综合体开店外,罗森安徽还计划将门店开进社区,“用我们的品牌商品和服务为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港湾”。

全球头部品牌的认可,无疑是包河区经济发展质量最好的例证。合肥绿地中心商管部门负责人介绍,该中心目前共入驻企业424家,以文化、科技、大数据等类为主。2022年,绿地中心产值11.4亿元,税收约3000万元,就业人数达7000人。2023年预计入驻企业突破450家,实现产值15亿元,就业人数达8000人。

双纬度托举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13日,安徽省经信厅公示2022年度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合肥市包河区入榜。该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发挥“亩均效益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用最快速度让最好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包河区高度重视,稳步推进改革,强领导健机制,实施企业“大起底、大排查、大治理、大转型”行动,集中力量开展用地面积取数工作和低效、闲置、擅自改变用途土地清理工作,为优质产业项目引入腾出发展空间。制定《包河区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任务清单》,按照包保责任,多部门联动,统筹开展相关工作。

同样取得全国性荣誉,包河区在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白皮书(2022)中,位列2022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第16位。还曾在2021中国楼宇经济北京论坛上,荣获“中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范例”称号。该区商务局副局长姚启仓介绍,2022年包河楼宇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1万平方米以上规模楼宇(园区)88座,商务总面积达670万平方米,全口径税收超100亿元。楼宇平均入驻率近70%;入驻企业7000余家,其中四上企业270家。该区现有亿元税收单体楼宇22座,亿元楼宇税收贡献达80亿元。下一步,包河区将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培育打造高品质楼宇集聚中心;加大老城区楼宇提升支持,完善软硬件装备;多部门加强合作,加大服务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楼宇招商力度,让区域楼宇经济发展质量更上层楼。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通讯员 郝梦瑶 钱文瑾

【图片除署名外由合肥市包河区委宣传部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