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检发现异常 原来是“隐睾” 合肥医生提醒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4-03 16:37:42

小朋友小钟(化名)出生后体检被发现左侧阴囊内没有“蛋蛋”,直到1岁还没长出,家里赶紧带宝宝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小儿外科就诊,被医生诊断为“隐睾”,经过手术,小钟的“蛋蛋”顺利“归位”。而小夏(化名)直到4岁才就医,这时“蛋蛋”已萎缩消失了。医生提醒,出现“隐睾”,6个月后要尽早治疗,最晚不要超过18月龄。

据介绍,小钟小朋友出生后体检发现左侧阴囊内没有“蛋蛋”,家人认为孩子小,还没有发育好,长大了“蛋蛋”自然就“长”出来了。可直到1岁,小钟左侧阴囊内仍然空空如也,家人这才带宝宝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小儿外科就诊,被医生诊断为“隐睾”,经过手术,小钟的“蛋蛋”顺利“归位”。

但另外一个小朋友小夏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刚出生时,家人发现小夏阴囊较小,认为长大就好了,可一直等到4岁,还是老样子。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外科就诊时,被确诊为“双侧隐睾”,医生对小夏进行了“腹腔镜探查手术”,发现他的两个“蛋蛋”已经都“消失”了。

医生告诉小夏的爸爸妈妈,因为小朋友体内温度要比阴囊温度高,影响了睾丸的发育,导致睾丸萎缩,再加上没有及时就诊,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家长懊悔不已。

为什么宝宝的“蛋蛋”会“失踪”?中国科大附一院小儿外科主任苏义林解释,这很可能是“隐睾”。隐睾症即阴囊内无睾丸,包括睾丸缺如、睾丸异位、睾丸未降或睾丸下降不全,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

未下降的睾丸可以停留在腹腔与阴囊位置以外的任何部位,在一些情况下,还会出现睾丸没有沿着正常下降通道移动而是移行于阴囊外的异常位置。正常来讲,男宝宝出生时,睾丸就应该下降到阴囊内,但由于早产、低体重、遗传、激素、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宝宝在出生时,睾丸没有成功“入袋”。

一般来说,足月男性新生儿中发病率达2%-4%,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达1%-45%,3个月月龄婴儿体重小于2000 g、2000-2500g和2500g时,隐睾发生率分别为7.7%、2.5%和1.41%。

苏义林表示,胎儿的睾丸通常是在妈妈肚子里3-6个月时下降至阴囊中,如果刚出生时出现隐睾并不一定要立刻干预,很多宝宝出生后,“蛋蛋”还在努力“归位”,大部分隐睾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下降。但时间越久,睾丸自行下降的能力会越弱,一旦满6个月还没有“归位”,就要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及时干预。医生会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找到“迷路”的睾丸并“归位”。

苏义林介绍,在孩子18个月时,隐睾的睾丸生殖细胞开始减少,因此建议在孩子出生后6-12个月进行手术,最晚不要超过18月龄。苏义林提醒,隐睾是一种常见病,男孩子出生后,家长要不时给孩子摸一摸,看看孩子的阴囊内有没有“蛋蛋”,或者只有一边有“蛋蛋”。有时宝宝在哭闹时因为提睾肌收缩,睾丸上升会摸不到,这种情况大多是正常的,不用太担心,但如果宝宝在睡觉等放松的时候总摸不到,建议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

“隐睾”的危害很大,包括:

不育——睾丸是生产精子的地方,它十分“娇气”,对温度的要求很高,而阴囊可以通过自身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其内的温度,使其比腹腔温度低2℃左右,因此是睾丸生长发育的最佳场所。但如果睾丸“住”在了其他地方,就会导致发育异常,生精功能受损,影响生育;

癌变——隐睾发生恶变的概率是正常人的40倍,且位置越高,恶变几率越高;

睾丸扭转——隐睾发生扭转的几率较正常睾丸高21-53倍。

 (吕文强 方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