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5日,对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退休教师龚继峰来说是个十分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3月17日他即将迎来自己60岁的生日,龚继峰选择用无偿献血的特殊方式,来为自己23年的献血经历画上圆满的句号。
“一想到我的血液能挽救一个生命,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每谈起无偿献血,龚继峰都满脸自豪。
23年,无偿献血143次,4000毫升全血量,253个治疗量血小板……无偿献血已经成为龚继峰的一种习惯,一份不可缺少的坚守。
虽然年龄过了献血年限,不能再继续献血,但龚继峰依然奔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
坚持献血23年
1981年7月从亳州师范学校毕业后,龚继峰进入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1999年6月,血库血液紧缺,龚继峰牵头联系无偿献血车来到学校,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献血,并组织了20余名教师一同参与。“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那些需要血液的人。”龚继峰说。
抱着这个想法,龚继峰一坚持就是23年。
2010年以前,在亳州市献血只能献全血,献全血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少于6个月。而献血小板,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少于2周就行了。
2010年2月,市中心血站引进了血小板分离机,可以献血小板了。少了时间间隔的限制,龚继峰当即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成了亳州市使用血小板分离机献血第一人,献血也更积极了。只要市中心血站给龚继峰打去电话,都会得到积极回应。
对于龚继峰的做法,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曾表示不解。龚继峰总是说:“只要有病人需要,只要自己身体健康,献点血算得了啥!”
2022年3月15日上午,龚继峰来到亳州市区魏武广场爱心献血屋,进行最后一次血小板捐献。
当天,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为龚继峰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向他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爱心没有止境
虽然无法继续献血,但他的爱心并没有终止。早在2014年,龚继峰夫妇就共同在亳州市红十字会签署了器官捐献协议。“我和爱人孩子商量了,如果我走了,就把我的器官捐献给那些所需要的人,这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续。我觉得挺有意义的!”龚继峰说。
此外,多年来,他还带动家人、亲戚朋友等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2004年,龚继峰的爱人尹素芳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20余次,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者奉献奖铜奖。
2015年4月,龚继峰与志愿者王德志等一起发起成立亳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龚继峰任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2019年,该协会更名为亳州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
协会成立以来,龚继峰经常带领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广场、机关等,为大家宣讲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等“三献”知识。因为是一名语文教师,每次龚继峰都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大家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到“三献”知识。
虽然献血有年限,但奉献没有止境。龚继峰现在是市文明办招募的一名文明监督员,依然在通过“三献”知识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