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记者从合肥警方获悉,近日合肥市民许先生接到自称“某平台客服”的电话,因担心曾经办理的网络贷款影响个人征信和家人,其随即按照“客服”提示,将个人账户内的余额“清空”,并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却发现遭遇了诈骗。
据了解,此前许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白条”的客服,表示许先生曾通过网络贷款平台有过借贷行为,现需要对其名下的贷款账户进行清理,否则将影响个人征信。不仅会对个人消费、出行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影响子女上学和就业。
许先生因经营业务需要,确实曾办理过网络贷款,一听会带来这么多不良影响,顿时紧张起来。这时,对方很“贴心”地介绍,只需要把与当时进行网贷的关联银行账户内的余额“清空”,并将资金转入一个“安全账户”就能清理之前的贷款记录。
许先生信以为真,在对方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入陷阱,连续多次将账户内的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陌生账户,随即发现钱款无法退回,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合肥警方介绍,根据有关规定,信贷机构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的信息除非确有错误、遗漏,否则不能更改、删除。警方提醒,打着“征信修复”“征信铲单”“征信洗白”等旗号,宣称可删除、修复个人信用报告中的不良信息,实际都是诈骗。
对个人信用报告有异议,有权向报送其信息的信贷机构或当地人民银行征信查询网点提出异议,要求更正;信息主体认为报送其信息的信贷机构侵害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派出机构投诉,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征信异议、征信投诉均不收取任何费用。
警方也表示,信用报告是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应该关注自身信用记录,应树立守信意识,养成良好的消费还款习惯,如因本人原因未及时偿还贷款、信用卡欠款等,产生逾期记录,应及时还款,终止不良行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