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人社局近日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零容忍”,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合肥市人社局已公布17批次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被列入名单的用人单位和责任人在融资授信、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交通出行等方面都将受到严格限制。
此次公布的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涉及3家企业,公布内容包含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主要违法事实、认定依据等信息。其中,安徽恒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拖欠帝都花园(沈塘花园)项目油漆12名工人379910元工资,南京仁乐建设有限公司拖欠长鑫嘉园(人才社区)项目269名工人5685771元工资,江苏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拖欠绿地徽悦公馆项目104名劳动者劳动报酬3922011.78元。企业法人代表、具体项目负责人也被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合肥市人社局了解到,近年来合肥大建设不断提速,常年在合肥建筑行业的务工人员达90多万人,作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为合肥加快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做出了贡献。合肥市一直以来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持“零容忍”。2017年,合肥即出台相关失信联合惩戒文件,并根据《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持续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全面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根据《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暂行办法》,作出列入决定的人社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联合惩戒名单信息共享至同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名单的当事人,由相关部门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贷款、市场准入、税收优惠、评优评先、交通出行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
另外,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对被纳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的用人单位或相关责任人,在核定资质和建设项目招投标环节进行限制,严格限制尚未解决拖欠工资问题或尚在公布期内的企业参加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被纳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的用人单位或相关责任人在申请融资授信服务等方面,也将受到限制。各级各类评先评优表彰中,对被纳入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的用人单位或相关责任人将实行“一票否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2017年以来,合肥市人社局共公布17批次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涉及60家用人单位和51名责任人。
近年来,合肥市人社部门在全市工程建设领域,依托13个劳动监察大队、149个街道或乡镇劳动监察中队力量,建成劳动监察“两网化”监管体系,全面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情况;建立市、县(市、区、开发区)、建筑企业和项目工地“四级维权窗口”,实时掌握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及时受理和处理工资拖欠问题。
合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合肥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协调处理案件5855起,立案案件725起,共为10628名劳动者追讨工资1.28亿元。今年以来,合肥市工程建设领域未发生重大集体讨薪事件,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情况总体良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许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