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日,由张言波博士投资1.08亿元的年产1000吨智能终端配套用光学级功能性薄膜新材料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于黄山市歙县经济开发区。
这是歙县近年来首个由博士直接投资的供地项目。
据了解,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年实缴税收430万元以上。
该项目的落地,对进一步优化歙县园区产业结构、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歙县聚焦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长三角、京津沪等地区上游企业人才优势,加大高层次人才柔性引用力度,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累计柔性招引36名博士入企服务,助企申请专利超100余个,促成产学研合作40余项,带动主导产业新增产值30多亿元。
张言波,200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研究生。张言波博士在新材料研究领域取得多项成绩,获得发明专利8项,其中一项为PCT国际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发明专利50余项;研发成果3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研发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行业,为苹果、华为、小米、比亚迪等国际国内著名企业产品配套。
因业务发展需要,张言波博士今年以来一直在长三角地区选择合适的投资地。
张言波博士表示,他们选择在歙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办厂,主要是感受到了歙县的满满诚意,“优良的营商环境和人才创业环境是我最为看重的,落地歙县后,将逐步整合其他地区工厂,以歙县为总部发展壮大”。
歙县还出台了“博士入企”“科技副总”激励政策。对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的博士,由县委人才办、科商经信局和园区管委会通过动态掌握等方式,了解其在企业贡献情况,除企业薪酬之外,达到“合格”等次的奖励2万元,达到“优秀”等次的奖励3万元;符合“引客松英才计划”政策条件的,给予住房补贴等激励;对企业与博士合作申报的产学研项目,积极帮助对上争取资金。如黄山联固新材料公司通过产学研项目争取省级配套奖励资金70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近年来,歙县以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深入实施“迎客松英才计划”,创新打造“新安夜话”发展品牌,通过人才政策优化升级、创优营商环境等系列举措,用真招实策、真金白银,吸引各类人才来歙创意创新创业。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记者 常诚 实习生 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