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制作师: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3-04-23 19:19:21

东北虎标本

蓝孔雀标本

它是一只白枕鹤,有着标志性的红色脸颊、灰色尾羽,脖子上未褪尽的黄色绒毛状羽证明它还是“少年”。它死去多时,依然体态优雅,双目有神,好像活着一样。

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全球主题是“众生的地球”。在巢湖市夏阁镇,标本制作师宁永强拉开库房大门,200多种动物标本安静无声。它们已经死去,却保持最美的姿态,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雕鸮标本

白孔雀标本

记得它们曾来过

站在宁永强的库房里,感觉颇有些魔幻。东北虎、黄麂、羊驼、长颈鹿、猕猴、各种鸟类……触手可及,前所未有的近。

一只雌性东北虎保持行走的姿态,死亡也没能带走百兽之王的强大气场。两只黄麂个头小,眼神却透着精明。獐大一点,看起来有点呆萌。野猪健硕,两只长颈鹿占据了视觉制高点。

 “把死亡的野生动物整理成它们活着的样子,供科学研究、科普宣教使用并长久保存,就是标本。”宁永强是土生土长的夏阁镇人,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专业毕业后,在几个大型动物园工作了5年多。上学时在兴趣小组学习过制作标本,在动物园工作的时候跟着老师制作标本。“在济南野生动物园工作的时候,一位领导经常鼓励我,说制作标本是‘化腐朽为神奇’的职业。”

2003年,他辞了工作,回家乡开起了工艺标本厂。“觉得干这个事情,有意义。”宁永强告诉记者,近代以来,采集、制作标本一直是人们探索研究自然的重要手段。“达尔文正是通过大量采集标本并对其进行研究,才有了后来的《物种起源》。”“生物学专家对野生动植物进行研究和分类,也离不开大量的标本。”

中国地理生态多样,生物物种千姿百态,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标本在科学研究、科普宣教方面也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宁永强认为,通过图片、视频也可以了解野生动物,但标本的作用仍然无可替代。“白枕鹤什么样?你可以给孩子们看图片。但当他们站在白枕鹤标本的面前,它有多大、多高,羽毛什么颜色,腿多纤长,一目了然。”

对于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来说,标本更是它们曾与人类相遇的证据。亿万物种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人类却如此骄傲。在宁永强看来,标本还原动物活着的样子,站在标本面前,更容易让人对生命产生敬畏。“对世界了解的越多,越会懂得谦虚。”

鬃狮蜥

它们都曾有独一无二的一生

仅仅定格野生动物活着的样子,并不是完整的标本。一件完整的、有意义的标本还必须包含产地、年龄、性别、生境、制作时间、制作者等信息。“一只成年雀鹰,去年冬天在巢湖撮镇被发现,救护未成功后死亡。当它成为标本,就是合肥地区有这一物种分布最直接的佐证。”

曾经活过,每个野生动物标本都有过独一无二的一生。2022年冬天,一只受伤的白枕鹤在省内某自然保护区被发现并积极救护。因为翅膀折断,失血过多,最终没能活下来。

白枕鹤聪明又高贵,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曾出现在古人的诗句中。它们每年冬天从遥远的北方繁殖地一路迁徙,到长江中下游湿地越冬,路线长达数千公里。生命之旅艰辛壮阔,这只年轻的白枕鹤没能抵达越冬地,死去时,带着断翅和满身血污。宁永强花了两天的时间让它“重生”,断翅被修复,羽毛光洁蓬松。他把照片发给曾救护白枕鹤的工作人员,对方回复:“真好,又站起来了。”   

一只林雕目光凶悍,在库房里高展双翅,翼展接近两米。林雕是极为凶猛而富有攻击性的森林猛禽,飞行速度快,它活着时,人们很难近距离看清它的样子。这只林雕也因为意外受伤、没有救护成功被送来,经过宁永强的手,成为难得一见的猛禽标本。

“野生动物除非生命垂危,不会靠近人类,因此救护难度大,救护成功率低。”宁永强介绍,被救护的野生动物中一部分最终会死亡,其中极少一部分会成为标本。“它们身上携带有大量的生态信息,对科学研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合肥环境越来越好,市民生态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宁永强感受很明显。去年他收到了好几只红角鸮,都是意外受伤没能救活的。救护失败固然令人沮丧,但也说明这一物种在合肥地区的种群数量在增加。

羚牛标本

宁永强库房里的动物标本

专业标本师或组不成一支足球队

我国对野生动物繁育和利用有着严格的规定。2003年开始,国家对陆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开展专用标识管理试点。宁永强制作的野生动物标本不仅有专用封签,还有“中国野生动物管理专用标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即将于5月1日施行,明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应当按规定取得和使用专用标识,保证可追溯。

宁永强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我国,制作野生动物标本的死体主要来源包括:野生动物救护、动物园、人工繁育场。不管怎样的来源,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制作一件动物标本要经过设计、剥皮、去脂、清洗、制作模型、填充、缝合、定形、整理羽毛、干燥等步骤,花费的时间受动物体型大小、复杂程度等因素影响。最长的一次,他把一只动物园病死的长颈鹿制成标本,皮革处理就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整体完成耗时近一个月。

棕熊标本

梅花鹿标本

真实还原野生动物活着的样子,是难度最大的部分。标本最终呈现的姿态,要符合动物的习性、年龄、性别等,稍有出入,就容易失真。他花很多时间研究不同野生动物的姿态,制作室的案头长期放着各种兽类、鸟类图谱。他制作的猛兽很少有夸张的姿态。“野生动物在野外都非常‘低调’,尽量把自己藏起来。”

一个人面对死去的野生动物,制作标本的过程冷静而孤独。宁永强会在脑海中想象动物们活着的样子,它们怎样奔跑、飞翔,怎样驻足停留,像是一场对话。

十多年前,他制作一只董鸡标本。制作中,他惊讶地发现,这只成年董鸡只有一只翅膀。伤口早已痊愈,应该是很久之前就受伤,却活了下来。他想象这只涉禽怎样带着巨大的伤口觅食,想象它怎样坚强活下来,肃然起敬。

制作工艺复杂、社会认同感不高、收入不稳定……种种因素导致国内专业长期从事野生动物标本制作的制作师不多。宁永强估计,“大概率组不成一支足球队”。

雉鸡标本

环尾狐猴标本

宠物标本:爱会持续多久?

 宁永强制作的动物标本中,还有非常特殊的一类——宠物标本。当朝夕相处的宠物离去,有人找到他,希望让爱宠永远留在身边。

二十多年前,宁永强还在山东工作的时候,一位大学老教授从威海赶来找到他,希望把自己死去的猫咪做成标本。“能看出来,老人对猫咪有很深的感情。专程从威海把猫送来,做好后又赶来取走。”

合肥一位中年女士十几年前曾找到宁永强,送来了心爱小京巴的遗体。来取标本时,看到小狗曾经活泼的样子,非常满意。一位年轻姑娘,送来了自己小猫的遗体。为了让爱宠的眼神更逼真,姑娘还专门从网上买了义眼送来。

红腹锦鸡标本(左)

东北虎标本

宁永强接待送宠物遗体来的客户,每次都会反复强调,最终制成的标本可能不会跟他们心中的爱宠一模一样。“野生动物标本只要符合动物的自然特征,但宠物不同。它们与主人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在主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细节常常很难还原。”

标本几乎可以永久保存,但爱会持续多久,常常令人困惑。宁永强说,送宠物遗体来的主人们,有一部分最后“爽约”。“悲伤很快会过去,很多人没几天就会后悔花钱把宠物做成标本。毕竟做标本的钱可以用来买一只新宠物。”有的宠物标本最后没人来取。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文 任逸玮/摄)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