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雨半晴天气,如花如锦人家。全景落地窗的悬崖餐厅、干净卫生的精品民宿、能源循环利用的智能路灯、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这是金寨县大湾村发生的美丽蝶变。近年来,安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篇章,一个个乡村振兴示范农业“新样板”拔地而起。
四月的明光市,春意盎然,成片的甜叶菊染绿了郊区两旁道路,散发着香甜的气息。
在明光市管店镇,育苗大户何正东的800亩育苗基地里,一个个大棚内热气腾腾,“身高”仅3厘米左右的甜叶菊苗挤在一起,一边享受着“桑拿”,一边舒展着“枝叶”。
安徽农业大学皖东综合试验站里,村民们正埋着头,手不停歇地将一株株甜叶菊的幼苗插进地里,为丰收种下希望,为增收奠定基础。
“近几年市场行情越发好了,今年我又种了60亩甜叶菊,我们规模化种植也能带动本地闲散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甜叶菊种植大户丁良芳介绍,甜叶菊管理简单,需要的人工较少,而且全部是订单合同种植,不愁卖不出去,相比种植其他农作物,种植甜叶菊没有大的风险,还收入高。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甜叶菊作为一种优质天然植物甜味剂,备受欢迎,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400倍,而热量只有白糖的三百分之一。因此,从甜叶菊叶中提取的菊糖甙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工业,市场前景广阔。
在明光市,尝到甜叶菊种植“甜头”的,远不止她一人。
明光市甜叶菊协会会长、育苗大户何正东说,2022年,全镇甜叶菊育苗5000余亩、出苗量14.6亿株,可供20万亩土地种植,菊苗远销新疆、甘肃、内蒙、河北、黑龙江等地,以及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
明光市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甜叶菊种植基地,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最高峰时达15万亩,是全国各地种植甜叶菊种苗的重要来源地。
近年来,为了推动明光市“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让三农服务插上飞翔的“翅膀”,明光市农技推广中心建立了明光市农业技术数据库,开发了农业专家决策系统触摸屏、手机短信系统、掌上查询系统和网络查询系统及明光智慧农技3.0,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6个,建设了140个益农信息社,初步建成“明光农业信息栅格”,系统已有2万多用户,形成农业公共信息服务资源,实现农技成果与社会共享。
大湾村探索“红绿结合”特色发展之路
大别山腹地,天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脚下,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里,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宿点缀在乡野间,宁静祥和的田园气息与蓝天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大湾村曾是金寨县71个重点贫困村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42户707人,贫困发生率20.6%。
近年来,大湾村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产业脱贫作为“人脱贫、村出列”的重要举措,走出了一条“稳定脱贫奔小康、绿色减贫促振兴”的新路。
2018年,大湾村顺利实现“村出列”,2020年,顺利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目标。2021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2021年6月,大湾村党总支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经济收入增长带来的是村庄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村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茶叶是大湾村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2015年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大湾村抓住新的历史机遇,走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大湾村依托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优秀企业,在茶叶深加工上做文章。如今大湾村现有茶园5000余亩,其中优质茶园2000亩,通过茶园管理、茶叶采摘、炒制加工等就业岗位,带动大湾村400余户茶农,实现群众年户均增收2000元。
大湾村茶叶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推进,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面貌已焕然一新,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安徽最美茶村”荣誉称号。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说,村干部们从村民的心结处入手,引导村民摆脱原来单一的发展思路,帮助他们提升工作能力、拓宽收入渠道。
六年来,大湾村发展了32户农家乐,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超3000万元。携程农庄·金寨项目一期项目副店长李浩介绍,该项目积极发挥文旅资源优势,在帮助当地村民就业的同时,引进专业的文旅管理人才,打造高端乡村住宿产业,营业以来已实现营收约300万元。据介绍,今年大湾村计划组织相关从业人员赴先进地区学习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动大湾村民宿产业提质升级。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常诚 何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