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县柳坪乡邱山村属革命老区,是宿松县海拔最高、风景最优美的山区村之一。近年来,该村着力打造以茶叶、雨花菜、毛竹和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山区特色产业。2022年,茶叶、雨花菜、毛竹3项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2.23万元,昔日的贫困村已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山野菜成为致富“摇钱树”
近日,沿着盘山公路记者来到平均海拔800米的宿松县柳坪乡邱山村。这里与湖北省黄梅、蕲春两县毗邻,群山环绕、绿树掩映,是个典型的深山村。
走在蜿蜒的公路上,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山路峭壁上、居民房前屋后都种着很多不知名的小树,这些树仅有一人高,上面开满了像珍珠一样的小白花,散发着淡淡的兰花香,绿叶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新高雅。
82岁的村民吴菊英正采摘树端的白花和嫩叶,她告诉记者,这是雨花菜,每年谷雨前后采摘,“孙子特别喜欢吃,市场上能卖100元一斤”。
村民吴春华原在江苏做油漆工,多年前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回乡承包了200亩荒山种植雨花菜,如今他的雨花菜基地,一年纯收入达到了六七十万元。
邱山村党总支书记吴合林介绍,雨花菜是宿松特产,生长在海拔600米到1000米之间的山上野生灌木丛中,因谷雨前后采摘而得名,不需要施肥、打药,是真正的有机食品,比茶叶收益高,种植5年后进入盛摘期,每亩收益可达4000多元。
“雨花菜是野菜,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已成为当地的致富树。”吴合林说,现在全村雨花菜种植面积已达到500多亩,培育种苗10万株,分栽到400多农户的承包地里,带动村民致富。去年他们村和附近的大坂村成立联合党委,利用他们的山地共同发展雨花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据了解,去年因产特色美食雨花菜,邱山村获评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特色美食村”。
守住绿色贫困村逆袭经济强村
走进村部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一面挂了30多块奖牌的荣誉墙,其中有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首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第六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16年全国生态文化村、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等8块“国字号”招牌。
这些沉甸甸奖牌的背后是邱山村和谐善治、践行“绿色之约”的实践。
邱山村有10个村民小组,共1819人,过去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开发较晚,邱山在宿松一度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由于村内有石英、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曾经也有村民及商人渴望通过采矿致富,但经过村“两委”、党员及村民代表多次开会讨论,最后村“两委”认为,这种“吃子孙饭”的路子是短视行为,必须坚持守住青山绿水,也因此定下了不采矿的规矩。
近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引导下,邱山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山场资源的开发、山村旅游的实施,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条件的致富路,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村。邱山获得的每一块招牌,都凝结了邱山人厚积薄发、打造幸福家园的心血。
当前该村正全力打造以茶叶、雨花菜、毛竹和乡村旅游为主体的山区特色产业。2022年,该村茶叶、雨花菜、毛竹3项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2.23万元,邱山村已从过去的贫困村一跃发展为村级集体经济强村。
(马永山/图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乔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