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为期5天,共359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前来参展。
本届文博会安徽馆以“创新安徽,美好未来”为主题,安徽展团119家参展企业集中亮相,除了彰显徽风皖韵的徽文化,还重点展现了近年来安徽在文化发展中涌现的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等创新成果。
其中,“东方云”文化大数据平台、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活动相继亮相。
“东方云”文化大数据打通信息孤岛
6月7日下午,“东方云”文化大数据平台上线启动仪式在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创新项目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东方云”平台是对“智慧数字文物全链应用中心”项目内容的丰富和提升,由安庆市重点文化企业中古文物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打造,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实现安全可靠的存储、传输和调用。
同时利用区块链底层技术链接区域内供给端(本地化数据库)、生产端(文化数字化生产线)和需求端(文化产品体验体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区域内文化数据、信息、产品等传播、展示、交易提供精准服务。
建成后的“东方云”将区域文化机构信息、数据连成一个贯通的信息传播、展示、交易体系,打通信息孤岛,为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全国的文化资源数据是分散在不同的文化机构或企业,以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存在。
“东方云”平台作为中国广电安徽文化专网重点支持项目,可以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统一标准,把不同领域、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起来,把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关联起来,形成“东方云”数据源。
“东方云”平台现已连接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纪念馆、科技馆、其它等八大机构,完成上百家文化机构的入驻与十多万条数据关联。
此外,该项目还将实现文物资源库、创建文化数字全链产业基地30个以上,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实现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意性发展,大力推动中华文化的线上网络传播,带动线下文创产业创意生产加工,最大限度满足人民文化生活需求。
第六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亮相
6月8日下午,合肥易舍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活动在第19届文博会主会场12号馆参加发布会。
自2018年起,“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颁奖盛典已连续举办五届,始终坚持以“为怀揣电影梦的大学生提供舞台”为主旨,历经数年沉淀,不断蜕变成长。
极光之夜在过去的几年里,从第1届的32所高校参与,到第5届近10个国家,共计300余所高校,数量扩充近10倍;从第1届的70余部作品,到第5届的500余部作品。
相关负责人介绍,创立“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的初心是希望爱好电影艺术的年轻人拥有一个简单开放的创作平台,打造一个当代大学生专属的,让艺术梦发光的地方。同时也为了让喜爱微电影艺术的当代大学生有个自由的、展示的舞台。
发布会现场邀请了历届参加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活动的优秀学生代表,分别是第4届获奖团队导演陈家操与第5届优秀作品团队导演江仁基。
陈家操团队作品《洋洋的冬至节》荣获第4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评委会特别关注奖,而江仁基团队荣获第5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评委会评选优秀奖。
发布会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创办人薛源介绍了第6届极光之夜大学生微电影嘉年华极光之夜艺术创客空间。
极光之夜艺术创客空间通过与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合作,提供大学生实习就业岗位,形成专业人才产业集聚,为相关产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聚集全国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孵化大学生新文创产业链创业团队从而产生业态聚集,培养新锐电影人,利用微电影短视频制作促进传统影视相关产业发展,以便更好地提升地域文化品牌软实力。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记者 常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