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受伤的野生动物怎么办?获救后的野生动物要如何放归自然?6月13日,合肥野生动物园在该市肥西县紫蓬山放生了一批被救助的动物,并现场科普了一些关于野生动物救助的知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救助。
作为一座现代动物园,合肥野生动物园不但是一座集科研、物种保护、教育等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机构,也是安徽省野生动物救护基地之一,承担着合肥市及省内部分地区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合肥野生动物园平均每年救治100多只野生动物。仅去年一年,合肥野生动物园便救护动物100多次,共收容救治60多种动物。其中,有迁徙途中因受伤掉队的东方白鹳,有被弃养的狐狸、猕猴等。今年截至目前,共救助60多只动物。“救护的最终目的是放归。”据合肥野生动物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动物在救治完毕后,经过工作人员对其体况进行评估,会选择该种动物适宜的栖息地,尽快安排放归,以免它们失去野性。
据介绍,合肥野生动物园近年来先后在董铺水库、紫蓬山等地放归了东方蝾螈、红隼、凤头鹰、狗獾、游隼、貉等动物,让它们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本次放生的动物主要包括9只貉和1只黑鸢、1只鵟,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中,有些动物是被公安解救的,有些动物是被市民解救。”据合肥野生动物园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一只貉是被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包河大队万年埠消防救援站发现的。“当时消防队员正在一处野地处理火情,这只貉可能是被火烟熏烧,体表毛发被大面积烧伤,2处皮肤缺失,严重脱水,精神沉郁……”在和消防站做好交接手续后,兽医将貉带回合肥野生动物园,并对其进行补液。待其状态好转时,再处理皮肤伤口,并进行抗菌消炎治疗,最后将其安置在救护笼舍隔离观察。“虽然它身上的毛发尚未长全,但目前已具备放归自然条件。”
“黑鸢是一种中型猛禽,上体暗褐色,下体棕褐色,尾较长,呈叉状,具宽度相等的黑色和褐色相间排列的横斑;飞翔时翼下左右各有一块大的白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黑鸢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荒原和低山丘陵地带,以小鸟、鼠类、蛇、蛙、鱼、野兔、蜥蜴和昆虫等为食,偶尔也吃家禽和腐尸。“这种鸟儿通常通过敏锐的视觉在空中盘旋来观察和觅找食物,当发现地面猎物时,即迅速俯冲直下,扑向猎物,用利爪将其抓获,飞至树上或岩石上啄食。”鵟也是一种猛禽,本次放生的普通鵟上体主要为暗褐色,下体为暗褐色或淡褐色,具深棕色横斑或纵纹,尾羽为淡灰褐色,具有多道暗色横斑。“这类鸟儿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以各种鼠类为食,也吃蛙、蜥蜴、蛇、野兔、小鸟和大型昆虫等。”
当日下午,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在肥西紫蓬山风景区的草地和树林附近,分别打开了鸟笼和兽笼。有几只貉很快冲了出去,眨眼间不见了踪影;有几只貉似乎有点不适应新环境,半天不愿离开笼子,最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慢悠悠钻进了草丛。黑鸢和鵟也很快拍拍翅膀,钻进附近的树林。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动物放生的地点也很有讲究,“一般选择其栖息地(外来物种不能在当地放生),鸟类和兽类一般选择山林等地放生,娃娃鱼之类的动物一般选择山涧或者大水库等地放生。”
除了救助野生动物,合肥野生动物园还有一批巡护员,会每天往返200多公里,在巢湖沿岸各处湿地仔细巡查,守护着那里的野生动物。“如果发现受困动物,便及时开展救助;如果发现死鸟、死兽,就认真排查原因;遇到非法捕鸟网、捕兽夹,会及时报警处理……”
【新闻附件】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发现,市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有时候,即便是发现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受伤动物,比如喜鹊、斑鸠之类,甚至会开着车专程送到动物园来救治。”
合肥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也提醒市民,如果碰到体型较大、不认识的鸟类受伤(有血迹或卧在地上),最好不要随意靠近,及时联系野生动物园、当地派出所或农林水务局;如果遇到小型杂食动物,比如貉、獾子等,也不能随意靠近,更不要捕捉,处理方式同上。如果碰到幼年鸟类(在树底下或草丛里,无法飞翔),建议不要主动介入救助,一般情况下会有亲鸟在附近,由亲鸟来照顾更为妥当。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文 任逸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