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合肥一老人转给骗子35万 民警银行门口截住骗子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6-20 14:50:59

 

6月20日记者从合肥警方获悉,近日合肥市民熊奶奶在民警的陪同下来到银行,将刚刚追回的28万现金存入账户。看着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账户中,熊奶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握着民警的手激动地表示感谢。

今年4月12日,熊奶奶突然接到了自称是某市公安局的电话,问她身份证有无外借,现已被警方查到涉嫌非法洗钱,要求其把全部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来洗清嫌疑。没过多久,熊奶奶又接到“民警”来电,对方添加了熊奶奶的微信,发来了警官证、逮捕文书,见对方还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熊奶奶当即对其深信不疑。

因年事已高,熊奶奶便让保姆方阿姨帮自己操作,在手机上下载了一款视频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并按照对方的指示,将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及收到的验证码一一报给对方。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为了尽快“洗脱嫌疑”,熊奶奶和方阿姨还按照对方的指示住到了一家宾馆配合调查,并早晚汇报每天的行程,彻底断绝与外界的联络。

在熊奶奶将卡中的35万元现金全部转到对方的安全账户里后,对方还要求熊奶奶将房产证抵押,缴纳50万元的“保证金”,感觉事态不对的方阿姨偷偷电话联系了老人身在外地的儿子。老人儿子意识到母亲可能遇到了电信网络诈骗,随即报警。

接到报警后,胜利路派出所联合责任区刑警一队第一时间开展案件侦查工作,通过分析筛查,很快锁定涉案嫌疑人方某,并联合广州警方一起,14日在广州一家银行门口将刚取完钱的方某抓获。

近日在涉案资金返还现场,熊奶奶从民警手中接过返还的被骗的28万元现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受害人平时很少和‘公检法’打交道,故而在骗子布设的骗局中,一听说对方是‘公检法’人员,极易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而骗子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从而实施诈骗。”据办案民警介绍,诈骗分子往往冒充公检法等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名下银行账户、电话卡、社保卡、医保卡等被冒用,或者身份信息被泄露,或者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包裹藏毒等违法犯罪,以此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进而实施诈骗。

合肥警方提醒,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也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警官证、通缉令、逮捕令,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请不要把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轻易告诉别人。如不慎被骗,请注意保存相关证据,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

同时提醒广大子女,要多陪陪家中的老人,及时了解老人的消费情况和生活动态,尽可能避免老年人被骗的情况发生。

目前,该案件嫌疑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李萌)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