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住了10多天了,打算住上三个月。我和老伴很喜欢这,都不想走了,这里确实是一个避暑休闲的好地方。凉快!”6月14日,在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神岳农庄农家乐内,从山西太原远道而来的王先生这样说着自己的住宿感受。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来鹞落坪村避暑的游客逐渐增多,而全村126家农家乐,在暑假期间几乎是一房难求。
赏美景享清凉鹞落坪夏日人气旺
最近,全省多地进入高温“烘烤”模式,而记者来到位于岳西县的鹞落坪村发现,这里最高温度只有二十多摄氏度。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气候,让这里在酷暑时节也能享受着夏日清凉。鹞落坪村森林密布、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温度宜人,是一个被誉为“夏天喝稀饭不淌汗”的避暑胜地。
“我们从合肥到这里大概花了3个半小时,是报旅游团来的,一共是6天5夜,每个人498元,经济实惠,避暑休闲真的很不错。”来自合肥的退休老人朱先生说,吸引他们来到这里的首先是优美的风景和清凉的气候。
鹞落坪村全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多年保护,森林覆盖率由建区时的不足90%上升至95.08%,空气中负氧离子指数常年每单位立方厘米15000以上。“在别的地方走一万步会很累,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一点也不累。”王先生表示。
除了“绿色”资源之外,鹞落坪村的另一张名片是“红色”。1935年6月,中共皖西特委迁住鹞落坪,不久,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在转战途中进入鹞落坪,鹞落坪逐渐成为红二十八军领导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大本营和中心游击根据地。
如今,从合肥出发,沿着济广高速到达岳西县城,再行驶一个半小时的蜿蜒山路,到达鹞落坪村东冲组,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便在这里。在一座质朴院落的门楣上,高挂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聂家老屋”的牌匾,这是红二十八军驻扎在鹞落坪村时期,军政委高敬亭常住的地方。如今,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和红二十八军军政纪念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历史文化使鹞落坪村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村,来此参观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
怀抱着清凉山水的生态资源和红色历史资源,鹞落坪夏季人气旺,省内外众多游客纷纷而至,感受这一份夏日清凉。鹞落坪村充分挖掘“清凉经济”,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打造避暑胜地,让绿水青山蝶变成“金山银山”。虽然时值6月中旬,还未到暑假时间,但这里的不少农家乐客房已经住满或即将满客。
回老家建新房 全村126户办农家乐
“7月份的客房基本已经约满了,暑假期间每家都是满的,一房难求。”严安平家住鹞落坪村村委会对面,他家的云香农家乐算是鹞落坪村“清凉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2014年,严安平家新建的3层楼房农家乐对外营业,一共25个房间,起初以接待散客为主。2016年开始,其与旅行社对接,接待团队游。目前,与严安平合作的旅行社已有七八家。农家乐生意让严安平这样的打工仔摇身一变成了“小老板”,家庭收入也翻了几番。投资农家乐的200多万也早已回本。
“随着农家乐的发展,像严安平这样的外地返乡创业人员骤增。这里曾经有‘养女莫嫁鹞落坪’的说法,现在我们‘放下斧头 发展旅游’,这个曾被一些年轻人视为‘穷困’‘闭塞’的地方,如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创业,这里已经成了大家心驰神往的地方。”鹞落坪村党支部书记吴良宝说,每年夏秋两季,前来鹞落坪参观、旅游、留住的游客云集,最多时一天多达6000余人,比小集镇还要热闹,住宿一房难求。
据其介绍,经过10多年的发展,鹞落坪村的农家乐从两家发展到目前的126家,而全村共有380多户,也就是说该村近三分之一户都做起了农家乐。
为了减轻村民们办农家乐的资金压力,当地岳西县农村商业银行推出“民宿贷”,农业银行推出贴息贷款,两年期限内免息,贷款额度在25万至40万之间。
统一管有规章 “清凉经济”带热乡村振兴
多名农家乐业主告诉记者,“清凉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该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人居环境的大力改善。近年来,该村新建自来水厂,解决了农家乐用水问题;新建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农家乐生产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实施的农家乐外立面统一改造,大大提升了农家乐的整体品质;宽阔整洁的柏油路、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宽敞温馨的图书馆、标准干净的旅游公厕,为鹞落坪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除此之外,该村对农家乐进行统一布局谋划,实行村里引导,协会管理的模式。当地相关部门除了要求农家乐证照齐全,还实行统一定价,并且将价格张贴在显眼位置进行公开。目前,该村农家乐基本按照每人120元(包食宿)的价格收费。为了规范农家乐的发展,村里农家乐业主自发成立农家乐协会,负责组织当地农家乐业主们开展业务培训、环境整治、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工作,暑假期间还组织巡逻队在夜间开展巡逻。
鹞落坪的农家乐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因其独特的清凉气候成为周边城市群众的避暑首选。“清凉经济”的发展也带动着当地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的畅销,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2018年该村乡村旅游收入达1000多万,而去年这个数字超过4000万。
让村庄更美,村民更富。鹞落坪村以“清凉经济”为抓手,走出了一条村美民富产业兴的发展之路。
(通讯员 储轶飞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