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通车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3-06-29 07:24:15

6月28日上午8时18分,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滁宁城铁(滁州段)正式通车。

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线路全长约55.35km,设站17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14座,平均站间距3.43km,采用市域D型车,交流27.5KV牵引供电,设计速度120Km/h(预留140Km/h)。票价实行按里程分段计价,起步价2元,最高票价8元。设控制中心、车辆段各一处,牵引变电所两处,预留停车场一处,均在滁州境内。滁宁城际铁路是打造南京都市圈通勤交通网,建设全域融合,轨道都市圈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项目的建设,对于推进滁宁同城化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具有重要意义。

牵手“一体化”

滁州,北枕淮河、南临长江,是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地域相连、人文相亲、发展相融,滁州与南京隔江相望。作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滁州牵手南京的进程,也是全面无缝对接长三角发展的过程。

2012年至2013年,《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研究报告》先后发布,初步规划了滁宁轨道交通线网。面对稍纵即逝的机遇,滁州敏锐把握、乘势而上,积极向上对接争取。

几经周折,规划范围包括亳州-蚌埠-滁州-南京的城际铁路列入了省发改委《关于审批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的请示》。2015年9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皖江地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2015-2020)的批复》中,同意皖江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和皖江地区城际铁路规划近期建设项目,其中滁州-南京段(简称滁宁城际铁路)为近期建设项目。这为滁州在轻轨和地铁之外,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轨道交通规划。

2018年,滁宁城际铁路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12月30日,总投资约180亿元的滁宁城际铁路在来安县汊河新城破土动工。这标志着滁州开放发展“一号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滁宁两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城化指日可待。1600多天,约30家单位、上百名科研设计人员、近万名施工人员先后投入滁宁城铁建设一线。从正式开建到空载试跑,建设团队克服项目工期紧、施工难度大等困难,攻破多个关键技术难题。

从推进上看,项目顺利实现“梁通”“洞通”“轨通”“电通”等重大节点目标。2023年1月,滁宁城铁正式进入热滑试验;5月,滁宁城铁开始试运行跑图;6月28日,滁宁城铁开通运营。从开工到通车,整个周期不到五年时间,充分展现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滁州速度”,回应了滁州市人民的期盼。

共舞“长三角”

滁宁城际铁路西起京沪高铁滁州站,对接江苏省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新南京北站。全部建成通车后,京沪高铁、沪汉蓉高铁、合新高铁、宁天城际铁路、沪渝蓉高速铁路工程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宣城际铁路、宁滁蚌城际铁路、宁启铁路可无缝换乘。

2019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跨区域产城融合发展”。天然的地理条件是滁州最大的区位优势,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滁州最大的机遇。面对优势和机遇,滁州积极主动作为,坚持以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新平台新载体不断建强:若干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加快建设、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中新苏滁高新区、安徽自贸试验区设立滁州联动创新区、滁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建设、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建成启用……推动滁州以高水平开放平台支撑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滁州始终把工业作为强市之基、固市之本,产业整体层次和水平向中高端稳步迈进,既在开放中加速工业高质量发展,也在工业发展中为开放注入了强大动能,数据显示,滁州招引的项目和产业70%以上都来自长三角。

围绕构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立体化大交通网络体系,滁州协同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高速上的长三角、翅膀上的长三角、航道上的长三角,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或开工,开放通道持续拓宽。

由曾经的“好邻居”变成“合伙人”,安徽“东大门”正成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优等生”。以轨道为媒,滁宁城铁成为打通滁州-南京同城化发展的“大动脉”,将推动区域内资源要素、产业要素、人才要素、科技要素加速流动,为滁宁两地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一体化“同城区”打开无限可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