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防御、智慧思考 安徽首个电力防汛预警应急管控平台启用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07-04 15:38:52

7月3日下午2点,户外气温接近35摄氏度,合肥市部分区域突然出现短时雷雨大风和强降水。位于合肥市蜀山区的220千伏植物园变电站雨水倒灌,合肥电网防汛预警应急管控平台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合肥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人员紧急在变电站入口处布置多重防水墙,启动应急排水车……这些让人捏了一把汗的场景并不是真实发生的,这是当日由合肥供电公司组织的迎峰度夏防汛应急演练活动场景之一。活动模拟在夏季高温大负荷期间,合肥市突遭强对流天气,部分区域发生内涝,220千伏植物园变电站、10千伏肥西县紫蓬开闭所等处出现超20厘米积水。

“未来两小时合肥市西南区域电网运行风险加大,请及时处置!”紧要关头,合肥电网防汛预警应急管控平台第一时间精准预判存在安全隐患的供电区域,同步给出辅助决策。经过两个多小时不间断工作,成功排除隐患,恢复电网平稳运行状态。 

“合肥市自今年5月起正式进入汛期,我们提前对全市139座35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开展多轮次特巡,同步完成防汛提升能力改造,消除问题隐患63处。”合肥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副主任杨磊介绍,该公司和合肥市测绘院、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了全省首个电力防汛预警应急管控平台,于今年5月30日正式上线。

在杨磊的操作下,管控平台清晰显示合肥市(含巢湖及四县)实景地图。在这“一张图”里,多图层展示全市所有139座变电站、3253座开闭所地理位置和上级电源点、服务用户等信息;86座雨水泵站地理位置,防护区域、泵站排量、上级供电电源,全市所有水系和路网等信息。平台连接由安徽省电力公司开发的全时空生产管控平台气象数据,不间断更新预报合肥市72小时降雨量。

据杨磊介绍,基于电网、气象、市政这三部分基础信息,依托雨量预报、地理高程、区域水系等数据,合肥电网防汛预警应急管控平台建立城市暴雨内涝预测计算模型,从而不仅会“主动防御”更会“智慧思考”。

一旦发生强降雨,平台结合汛期发展情况,24小时不间断修正计算模型,模拟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将受灾区域,及时向变电运检、配电运检、电力调度等相关专业发送预警。合肥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负责人周章斌表示:“本次合肥电网电力防汛预警应急管控平台的按期启用,使得我们电网防汛水平再上新台阶,将为今夏城市安全供电增添一重保障。”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运维人员远程进行应急物资和抢修人员配调,依次提供解决对策。平台还动态更新城市水系、地理环境等变化情况,为未来城市新变电站和开闭所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李岩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