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蚌埠:直播间里筑牢红色阵地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3-08-01 18:23:08

“小龙说理”传播党的好声音,将最流行的直播和理论宣讲结合起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咱村有礼”倡导文明新风,文明实践集市开到家门口,移风易俗润万家。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美丽的珠城开启了一天的“文明之旅”。公园里,早起锻炼的人们有序进入各个区域,慢跑、练嗓、太极拳、广场舞,健身器械旁也充满着欢声笑语;斑马线旁,人们静静地等待着绿灯亮起,来往车辆自觉让行,共同营造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走在街头,昔日破旧的背街小巷焕发出崭新的光彩……蚌埠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内外兼修、久久为功,奏响了文明和谐的华丽乐章。

直播间里筑牢红色阵地

4月20日,蚌埠市曙光九巷里,龙子湖区建新社区党委书记正在详细讲述小巷环境治理的前因后果。“直播间就在巷子里,改造成效大家都看得清楚得很。”解放一村小区居民对家门口的变化很满意,“现在满是杂物的小巷变成了可以散步的休闲长廊,还加了顶棚,雨天出门都没问题,我看怪好的。”但雨天的到来,又让很多居民提出了意见:“那天下雨,很多电动车停进去了,好好的休闲长廊变成了车棚,社区怎么不管一管?”直播间里,网友们纷纷留言。“主播”书记现场回应,“小区环境整治是件好事,面对新问题,咱一个个解决,社区当然不会不管。”这是龙子湖区“小龙说理”直播间“小龙带你话文明”系列首期直播的一番场景。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沉下心去倾听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建新社区党委书记告诉记者,运用直播的方式,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参与社会治理,扩大了基层宣讲的覆盖面、影响力。 

将“直播间”搭建在文明创建第一线,打通了宣传宣讲、服务群众的线上阵地,让群众在足不出户情况下,打开手机就能学习新理论新思想,有效实现了传统课堂线上化、理论宣讲云端化、线下活动直播化。

龙子湖区“小龙说理”直播间以蚌埠市龙子湖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采取线上直播宣讲、线下主题互动、现场采访、实况连线等形式,以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为首要任务。自开播以来,突出落实好实践中心的五项工作,宣扬党的创新理论、聊聊百姓的家长里短、聚焦身边的文明礼仪。目前组织线上直播理论宣讲18次,政策解读19次,故事化讲述活动8次,对话式宣讲4次,非遗进中心活动1次。直播期间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0万人次,观看回放约2000人次,有效利用“直播+回放”的手段,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理论宣讲只有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深入人心。”坚持群众视角办活动,龙子湖区的宣讲团注重聚焦不同行业、领域的群众的理论学习需求,找准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生产生活的结合点,从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到基层百姓,人人都可以成为宣讲成员。“小龙直播间”宣讲内容既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又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改善民生政策、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健康医疗等科学知识,满足群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直播间面向群众开放,免费为各单位、企业举办政策宣讲、文化传播、法律宣传、线上沙龙、公益招聘等活动,让理论更多惠民,深受群众欢迎。

百里千家传递文明新风

“我有两个儿子,都非常孝顺。儿媳妇与我相处融洽,感情跟亲母女一样,周边的邻居都很羡慕我哩!”走进下洪村,这里正在开展“咱村有礼,文明有你”家风家训故事会活动。村民们虽然识字不多,但讲起家里和睦相处的故事却侃侃而谈。

“《弟子规》给孩子们讲一些规矩,如何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三字经》主要就是教我们讲礼仪、懂礼貌。”农家大院里,蚌埠好人孙玉平正给村民们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后又为村民们讲解了中华传统文化。

“大爷,我们抛弃以前陈旧观念,为子女操办婚礼时要倡导婚事新办,拒绝铺张浪费。”在下洪村石榴园里,禹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年志愿者把《百里千家大集市 “咱村有礼、文明有你”爱我家园移风易俗倡议书》分发给现场正在为石榴树剪枝的村民,为村民们挨个讲解移风易俗相关内容。

 在离石榴园不远的一户农家小院,禹会区司法局邀请律师正在为村民宣讲解读《民法典》相关内容,“村民们要懂得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律师通过几个婚姻纠纷案例让居民懂得了遇到家庭纠纷可以通过调解或诉讼等方式化解,切不可激化矛盾,造成严重后果。他还通过分析一些经济纠纷案例让村民学习如何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禹会区广泛组织开展“百里千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集市系列活动,积极引入群众喜闻乐见的本地节目、特色项目,为广大群众带来家门口的“文化集市”。今年上半年,禹会区相继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新春文明颂”、2023年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等活动,既设置写春联、剪窗花等传统文化展示环节,也根据糖人糖画、泗州戏曲等地域特色推出了非遗展示、戏曲表演,同时注重法律普及、权益保护等民生实事推出民法典解读,结合群众需求设计文化集市项目,促进文化集市形式和内涵的不断创新。

今年2月,禹会区在全国文明村镇宗洼村开展了“2023我们的节日 龙狮起舞闹元宵暨移风易俗润万家”主题活动。设置移风易俗储蓄换环节,移风易俗储蓄罐,组织村民通过微信、抖音传播移风易俗内容,积分兑换文明超市礼品。同时,制作红白喜事“我们村民算笔账”磁吸展板,通过对比宴席大办与简办的金额,简洁明了算好移风易俗“明白账”。

文明创建蚌埠市在行动

“一开始给她报名的时候不愿意来,现在只要到了周日下午,自己就背起书包提前来上课,说得提前去给李老师开门。”一位老人笑着讲述发生在她孙女身上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拘谨、害羞到现在的开朗、活泼,主动分享,变化发生在蚌埠市纬四街道柏奥社区的同学们身上。大家一起来上课,在分享中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纬四街道柏奥社区的“阳光之星”公益课堂,开办于2021年3月,固定每周日下午为辖区内的未成年人及困难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子女免费授课。课程内容由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学辅导志愿队教授。“刚才有个小男孩分享了他最自豪的一件事,就是五一期间,外地游客来蚌埠,我们蚌埠市民自发为外地游客营造良好旅游体验的经历,他感到非常骄傲。”上完课的老师这样说道。

以前菜市场地上到处是水和烂菜叶子,走路都需要小心翼翼生怕滑倒。现在好了,整洁明亮干净卫生,逛菜市场再也不用盯着脚下的路了。”提起自己常去的千万加银河菜市场,在宝龙城市广场工作的市民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菜市场环境舒心、购物放心,逛菜市场就跟逛超市一样,幸福感大大提升。

2022年以来,蚌埠市抓实以市容环境、农贸市场、经营秩序、交通秩序等“十项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贸市场、背街小巷、老旧小区,创新开展“一场一巷一小区”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直击文明创建民生短板弱项,下大力气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宣传和舆论引导,有效地提升广大市民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如今,蚌埠市群众满意率已连续三年在90%以上。(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实习生 尹林乐欣)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