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 安徽潜山:“皖美潜宿”遍地开花
来源: 责任编辑: 分享到 2023-08-15 12:44:22

利用闲置厂房,打造精品民宿;盘活闲置宅基地,发展特色民宿;整合古村落闲置资源,打造民宿理想村…………近年来,我省潜山市依托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生态环境等资源优势,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创、高端引领、集群推进”思路,盘活利用闲置农房校舍,打造“皖美潜宿”品牌。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运营精品民宿70余家、普通民宿(农家乐)200余家,环天柱山高端民宿集群初具规模,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经营收入6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间接带动就业8000余人。

在悬崖边建民宿,开门推窗见云海

今年“五一”“端午小长假”,我省天柱山周边的民宿人气甚是火爆。当前正值暑期,不少民宿也不时出现一房难求的场景,张家国经营的海心谷民宿便是其中之一。

“此前,我和几个好朋友每年都会在天柱山聚会一次。时间久了,就想在这边盖个度假屋自住。”2016年底前,张家国一直从事旅游行业,经营自己的旅行社。后来,他和朋友无意中发现天柱山前山后山交界处有一个废弃茶场。“这里的风景真是太迷人了。站在这个悬崖边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蓝天白云和远处的群山;向下俯视,则可以观赏到天柱山的万亩竹海。早晚时分还能看到日出、日落、云海。”

在当地文旅部门的建议下,张家国决定把度假屋升级成民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面朝竹海、春暖花开”的美景。“我对民宿的最初想法是‘有空的时候自己住,平时请人来管理下,能有收益,老了还能来养老’。”从选址到签合同,从做设计到跑手续……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一切都很顺利。但等到真正开始施工,张家国才发现在悬崖边建民宿是一个相当繁琐又难度超高的考验。“风景绝美的同时也意味着周边荒无人烟,没水没电,只有一条窄路,甚至连施工工人都找不到。”

“就拿造型有点类似蒙古包的悬崖木屋来说吧,要在距离地面400米左右的上空建一间悬空的屋子,只能通过吊车把工人吊起来施工(没有支撑点),就像电影里吊威亚一样。”据张家国透露,圆锥形的屋顶是最难施工的。为了达到最初的设计效果,还停工了一段时间,特地到张家界请师傅来干活。“运送材料也很麻烦,很多大型的建材没法从山路进来,只能通过人工拼接来实现。比如,木屋特制的弧形玻璃,甚至需要10个人才能抬动。”

为民宿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摆设也是一项超级繁琐的事情。据悉,为了打造一座顶级民宿,张家国此前专门去全国各地体验了50多家人气民宿和5星级酒店,然后一遍遍地逛建材家具卖场、逛淘宝扫货,只为了找最符合自己心意的家具、摆设。“小到瓶瓶罐罐,大到家具卫浴,所有用品都是经过精心选购的私人定制用品,仅从淘宝就选购了近400万元的货品。”2018年6月15日,海心谷民宿开门迎客。在180度的景观房里,不但可以看到万亩竹海、千年古道、十里长河,还可以在私人阳台的圆形浴缸里,实现边沐浴边观看云卷云舒的梦想。“虽然当时预定量不算火爆,但有客人专程从北京坐高铁过来,只为了体验一晚。我觉得所做的一切就特别值,也增强了做民宿的信心。”

2021年,海心谷民宿在全国旅游民宿评定中,被评为乙级民宿,也是当年安徽唯一获评的乙级民宿。

农舍变民宿,“皖美潜宿”遍地开花

看到海心谷成功范本后,周边村民开始自发改建民房,不少在外青年返乡创建民宿,社会资本也加入民宿开发……短短几年,潜山一批老房子改造成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潜山市水吼镇天柱村的归云山居民宿是一家典型的“夫妻店”, 老板娘葛玮管客户接待,丈夫吴君负责后勤。据吴君介绍,他们以前一直在外地做商贸生意,虽然收入不菲,但经常忙得饭都顾不上吃,“慢生活”成为了夫妻俩最大的愿望。2020年,潜山市推进环天柱山民宿发展,夫妻二人觉得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利用自家的老房子进行改造装修。2021年,他们的民宿正式对外营业。水吼镇天柱村青年储楚也回到家乡,投资100多万元改造老家的闲置毛坯房,创办院里树下民宿。据其透露,为了创办民宿,他把全部积蓄都投了进去。“虽然有点冒险,但我觉得民宿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且家乡也在对民宿产业大力扶持,所以,我有信心把自家的民宿做好做强!”

据悉,水吼镇依托毗邻天柱山区位优势,引导景区周边农户聘请民宿设计专家“一户一主题”对自有农房进行改造升级。三年来,该镇新改建运营归云居、馨怡庄园、水云间等中高端民宿32家,11家民宿正在改造提升中,初步形成万山民宿集群。今年“五一”期间,万山民宿群入住率达95%、总收入达850万元,带动所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至70万元,户均增收3万元。

在天柱山脚下的茶庄村,一家名为“陋室邂逅”的民宿人气近期甚是火爆。据天柱山镇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民宿原先是9户破旧的闲置老宅,当地政府通过引入社会资本投资1500万元对老宅进行改造,在保留原有土墙和皖西南大屋特色的基础上,建成12套带庭院客房。去年年初至今,该民宿共吸引游客1.8万人,营收超900万元。至此,深藏大山中的小村落变成许多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新村”。

除此之外,潜山市还利用传统古村落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体验民宿。龙潭乡通过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合作,对国家传统古村落万涧村、龙潭村历史环境和传统风貌进行保护修缮和创意开发,发展休闲农庄、观光农场、乡村民宿、生态旅游等田园经济,让古村落焕发新生机。

截至目前,潜山市已实现从“单体民宿”到“民宿集群”的华丽演变,民宿品种也是百花齐放。主要包括海心谷、林韵山居、归云居等景区依托型民宿,山野小居、花海、花溪谷等山水体验型民宿,陋室邂逅、逢上花屋等古村落、古民居型民宿,听泉山居产业依托型民宿,西津渡、茶庄酒墅、清然居、知竹轩等主题文化型民宿等,初步形成环天柱山民宿集群。随着院里树下、牧羊河等中高端民宿建成运营,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中高端民宿集群进一步壮大。

“皖美潜宿”将打造“大众避暑民宿片区”

按照计划,潜山市将积极抢抓“大黄山”、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机遇,以莫干山民宿,黄山徽州民宿等为标杆,奋力打响“皖美潜宿”品牌,掀起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新高潮。

其中,在环天柱山、环潜水河、环浒山湖等重点区域推进民宿集群化发展。通过民宿集群,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提供沉浸式旅游体验。依托中高海拔山区气候优势,打造3个以上“大众避暑民宿片区”。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中保障民宿产业发展、服务设施等用地,注重引进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集群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引进品牌管理与引进投资相结合;做好建设统筹,充分考虑区域内旅游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等,与“四宜”特色村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环潜水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等同步推进。

与此同时,潜山市将继续推进民宿和文化融合,突显民宿的文化内涵和地域风情,积极培育一批地方文化主题民宿,注重将非遗文化、皖源文化、戏曲文化、农耕文化等融入到民宿产品中去。借鉴知竹轩民宿建设运营模式,将特色产业、地域元素融入民宿建设运营的全过程、旅游消费各环节和旅游活动各方面。注重挖掘皖菜系列产品,推出一批游安徽“不得不吃”的名菜名点名宴,通过以“餐带游、餐带住、餐带购、餐带娱”等方式,系统整合“好玩、好看、好吃、好品”等旅游元素,推动美食与民宿融合发展、做强做大。通过论坛对话的方式,多维度探讨民宿发展,为更多的民宿业主理清发展思路,同时吸引更多资本方关注民宿行业,促进民宿领域产融对接,赋能民宿高质量发展。加强民宿主题客房、温泉康养、滑雪运动、亲子课程、心理疏导、老人陪伴等产品开发,建设适应不同需求的民宿,开发创意产品及相关体验项目,提升趣味性,打造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产品体系。

民宿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配套设施,潜山市接下来将把民宿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环境整治等结合起来,加快道路交通、水电网络、游道步道、旅游厕所、停车场、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标志、公共导览体系,提高民宿的通达性、便捷性和舒适感。结合“一部手机游潜山”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推进各民宿及时上网、上线,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 图片由海心谷民宿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