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这个词再熟悉不过,但却并非一件“举手之劳”的事,它需要一定技能,需要一定胆识,更重要的,还需要有一份信念感。两次跳入水中救人,终因体力透支,沉入水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26岁退伍军人徐毅晖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新时代退役军人的英勇救人的赞歌。
两次跳水 救人不幸牺牲
“有人落水啦!”6月4日晚上8点多,徐毅晖从合肥返回枞阳老家后,路过一家农家乐,听到不远处传来呼救声,便寻着声赶了过去。在一处农家塘边,落水村民正在水中挣扎。情况紧急,他来不及脱下身上的衣服,便纵身跳入水中游了过去。
“当时他穿着衣服,身上又挂满了水草,不方便救人,就又游回岸边脱掉挂满水草污泥的衣服。”没过多久,当时也在水中救援的祖龙飞就听见“扑通”一声,紧接着是岸边群众的呼喊声:“又跳下去了!”
“谁下去了?”祖龙飞游回岸边,没有看到徐毅晖的身影,便焦急地向众人询问。在确认好友再次下水救人后,他也掉头游回了塘里。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中,他双手在水中摸索着,嘴里不停呼喊发小的名字:“徐毅晖,你在哪!”
“完了!”看着眼前的情形,荣天生知道,已经错过了救人的黄金期,但他还是抱有一丝希望,跃入水中参与救援。最终经过30分钟的搜寻,徐毅晖和落水村民的遗体被打捞上岸。此刻,夜晚的乡村静得出奇,只能听见风声在轻轻呜咽。
出事鱼塘是早前被挖成的,水下呈“V”形,边缘浅,中间很深,所以想捞人并不容易。据村民回忆,徐毅晖救人期间也有村民下水帮忙,但由于天黑,环境也非常恶劣,很难施救。最终,经过20分钟的搜寻,徐毅晖和落水村民的遗体都被打捞上岸。救援人员曾尝试心肺复苏,但已经来不及了,没有了生命体征。
应急抢险 时刻冲锋在前
“徐毅晖在村里口碑不错。”6月8日中午,荣天生告诉记者,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这个在外打工的26岁小伙选择回到家乡当了3个月的志愿者,“他肯吃苦、乐于助人,像个当兵的样子。”“战友”黄先亮是第一个知道徐毅晖出事的。6月5日上午7点多,这名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队员,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枞阳县的战友告诉他:豆豆救人牺牲了。“我整个人都蒙了。”28岁的黄先亮比徐毅晖大两岁,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平时他们在老兵应急救援队里,经常一起出任务,交流也很多。“他性格开朗,爱开玩笑,我们都叫他豆豆。”
黄先亮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2021年他和徐毅晖一起驰援郑州水灾时的情形。当时,正是深夜时分,队员们接到了帮助医院运送发电机的请求。由于水位较高,他们没有冲锋舟,必须由人员拖着皮划艇涉水送进去。
“豆豆水性好,第一个报了名。”徐毅晖和另外三名队员一起,趟着没过胸口的洪水,花了一个半小时才把设备送到。回来之后,由于长时间浸泡在污水里,他浑身上下起了密密麻麻的红疹子,“他还是坚持着和大家一起继续完成了后续的抢险救援任务。”黄先亮感慨地说。
在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巾帼队队长李娟看来,徐毅晖是比自己孩子还小两岁的“阳光大男孩”。那年,徐毅晖从郑州救援结束回到合肥,是她亲手为他涂的药,“看到他身上痒得挠破了皮,我心疼得厉害。”当得知徐毅晖在老家救人牺牲的噩耗时,她的心像被什么揪住似的,眼泪哗哗直流:“多好的孩子啊!”
“他父亲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家里还有一个4岁的妹妹,其实生活挺困难的。”听闻战友牺牲的噩耗,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瑶海大队队长白杨哽咽地说,自己这个小兄弟但凡有一点私心,都不会在第一次救援失败后,再一次跳入水中,“最后一刻,他还保持着军人的作风!”
敢于担当 坚守志愿服务一线
事实上,军人作风是刻在徐毅晖骨子里的东西。2020年3月,徐毅晖与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中心签订了捐献协议,随时准备为挽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6月26日上午,26岁退伍军人徐毅晖遗体告别仪式在枞阳县殡仪馆举行。徐毅晖的家人、亲朋、生前战友和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怀着悲痛之情前来送别。短暂的告别仪式后,在枞阳县红十字会、皖南医学院遗体捐献接受站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徐毅晖的家人遵其生前意愿,将他的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徐毅晖平时与人为善,热心助人,敢于担当。自2017年响应号召积极参军入伍以来,他始终表现优秀。2019年退伍后,徐毅晖投身于脱贫攻坚、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等工作的一线,先后于2019年参加援疆扶贫;2020年在家乡新冠疫情最严重时期回乡加入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值班值守3个多月;2021年随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救援河南郑州特大水灾期间个人转移被困群众200多人,表现十分优异,受到安徽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抗洪救灾先进个人”表彰。此外,徐毅晖在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老兵应急救援队蜀山支队评为“抗疫先进个人”、2022年获合肥市颁发“合肥市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证书”。
今年6月,徐毅晖勇救落水者的行为被确认为“见义勇为”。他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6岁,一个风华正茂,一个有无限可能的年纪。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