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灯光交错,依旧掩盖不了他千年来的文化古韵,亭台楼阁,古城砖墙,每一处都透露着历史深深的积淀,这是朱熹创办的一所书院,也是他创办的最后一所书院,漫步院中,我们被夜景所震撼,沉下心灵,你仿佛能够听到历史之下布满灰尘之中的悠悠回响。就是中华的文化传承,在福建这座城市里,它一点点地渗透着,透过现在的高楼大厦,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融在人们的骨髓里,敬仰着一代又一代的百姓。
朱子的故里在南平,他一生七十余载,在闽北度过了六十二年的漫长岁月,我们在南平这片土地上,总能够探寻到朱子文化的点点痕迹,尤其是在这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这是他的考亭书院,这是让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来此求学问道的书香圣门。
一到朱熹,人们首先能想到的就是他的理学,就像提到孔子,我们可以联想到儒家学派一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正统。再到东汉末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百姓们求佛问道,威信又开始被削弱,最后再到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理学就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他可以被称之为理学,也可以被称之为道学,他是在儒学的基础上的再发展。是一个庞大而严密的体系,宇宙万物皆由“理”,“气”两方面构成,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那就是朱子的思想,是朱子的文化内涵。
搜索文化是我国文脉传承中的一支,文脉的传承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最重要载体,它融合着各朝各代人的思想,它有着以史明镜的重要作用。文脉应该是一条生生不息,永不会停止的脉搏,在福建的这片土地上面,为了探寻一道道文脉,人们见过一座座的书院,人们走在里面,以最赤诚的心感受着古人对于文学的创造与创新,新人们企图从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但是这条深沉的脉搏,它的养分是无穷无尽的,他无处不在,渗入了我们日常的生活当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我觉得就应该包括一个地方生生不息的文脉,我们见到今日的科技迅速发展,我们见到今日许多不可能变为可能,都离不开文脉的有力支持。
那朱子的文化,形成一方人民的生活习性,百家之汇融,才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奥秘之在。一座座古建筑物,它们承载的不光光是秀丽的风景,但是我们的寻根之处,所以重温他们既是重温仁人志士的先进思想,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神韵,我们应当用心保护。也只有传承中华文化,才能够彰显盛世华章。(作者:福建农林大学 董文轩 )
[广告]免责声明:本文为宣传商业资讯,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立场,亦不代表本网站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或投资行为参考,本网站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