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自贸片区三年来累计形成创新案例166项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陈卫华 分享到 2023-09-07 18:31:44

9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建设情况(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年来,芜湖片区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职责使命,紧扣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任务,出台《制度创新工作推进办法》,激励全市依托自贸片区平台先行先试,加快制度型开放,累计形成创新案例166项,其中入选省级制度创新案例49项。

三年来,芜湖片区探索新型易货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务新模式,主要还是促进汽车产业发展。依托芜湖港,探索“联动接卸”“无感通关”“共舱管理”“抵港直装”等新模式,减轻企业物流成本。落地全省首笔综合保税区保税货物质押融资业务,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通过在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科技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创新,自贸试验区利用外资、发展外贸的开放高地效应凸显。

芜湖片区探索的动产(供应链票据)质押融资业务模式,创新打造“供应链票据保e贴”,通过“供应链票据”和“国有担保公司担保”的结合,使得小微企业可以分享核心企业的优质信用,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入选国务院第七批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打造长江流域首个集政务服务和产业汇聚为一体的综合平台,集中整合部、省、市三级108项航运政务服务事项,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一窗办理,只跑一次”,入选《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在全省一类水运口岸全面铺开,提升了我省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我们还与郑蒲港新区、马鞍山经开区、宣城联动创新区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协作创新,发挥芜湖片区“带动皖江、辐射皖南”的作用。

提速增效方面,芜湖探索“分段施工许可+承诺制+容缺受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基本实现拿地即开工。创新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企业开办仅需30分钟。完成全市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用地),颁发首张“网络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等先行先试,持续探索新业态、新模式。

下一步,芜湖片区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面对标先发地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加大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力度,努力探索形成一批高质量制度创新案例,赋能高质量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