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周年建设情况(第十七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年来,合肥自贸片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以制度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累计探索形成84项省级以上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2项全国首创,3项全国复制推广;在商务部2023年《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发布的120项创新成果中,合肥片区有6项,数量与上海、重庆自贸试验区持平。
在金融创新领域,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打造以综合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质押融资产品,累计办理质押873笔、融资347.4亿元。另外,还探索科创企业信用票据融资模式,建立科创企业支持名录,推出信用贷、积分贷等评价机制,累计为85家科创企业融资2.6亿元。以上2项创新举措入选国务院“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
在人才服务领域,全国首创“一网通”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集成人才认定、出入境、户籍管理等60多项业务,实现人才信息共享“一网展示”、配套服务“一窗集成”、供需匹配“一网推送”,累计服务海内外人才2万多人次,该做法入选国务院服务贸易“最佳实践案例”。
在跨境贸易领域,探索跨境电商智慧退货仓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优化进口退货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纸质单证,助推跨境电商日清关能力从开关时的3000单上升到目前的30万单,该案例已在海关总署备案试点,有望全国复制推广。
在营商环境领域,对企业普遍关注的环评审批,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等改革,审批周期压缩到5个工作日,环评文件费用节约40%,项目开工时间平均提前2个月,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