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寨中学/王金平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给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令人们高度关注起这座饱含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学校。
除了独特传统和优良校风,野寨中学国防教育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一个运转科学、管理严格的基金会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在中国,一所乡村中学能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并不多见。
近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再赴潜山县,对话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简称“野中基金会”)终身理事会会长王胜生和基金会秘书长徐富贵,进一步探寻这所学校的成功密码。
国胜长城奖颁奖/王金平 摄
给军校生的奖励最高
在野寨中学的高考录取龙虎榜上,排在最前的是军校生;后面才是清华、北大等其他高校。
在奖励助学方面,学校基金会给考取清、北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 ;考取军校的学生奖金高于清北,每人4000元。
“我们就想通过这些细节来塑造携笔从戎,报效国家的浓厚校园氛围。2021年开始,学校又专门设立‘国防七校奖’,奖励考取为我国军工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称‘国防七子’的学校的学生。” 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简称“野中基金会”)秘书长徐富贵告诉记者。
据了解,截至目前,野寨中学共设有15个奖项,包括“国胜长城奖” “国防七校奖”“华东五校英才奖”“求是奖”“乌以风奖”“871春晖品格奖”等。
据徐富贵介绍,上述奖项资金全部来源于 2012年6月18日成立的“野中基金会”。
按照野中基金会章程,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学生;奖励优秀教职工;帮扶家庭困难的教职工;按照捐赠者意愿设立的资助项目;能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其他项目。
“无论是奖学助学,还是国防教育,都离不开强大的经济支撑,我们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广大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 我们都叫它‘野中基金会’”。
放弃高薪来当零薪理事长
“汇八方涓流、襄教育大业,发动和凝聚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奖学助学, 奖教助教,推动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野中基金会创办宗旨,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中国,一所乡村中学能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并不多见。
“早期学校仅有一个针对贫困生的救助经费,资金来源主要是一些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但有一个很大的局限性就是资金管理不方便。”徐富贵说。
2010年,上海校友王新红提议在学校成立一个教育基金,并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这一提议得到很多人支持。经过一年多筹备,2012年6月18日,野中基金会成立。
由于基金会是独立法人单位,需要一位法人理事长,大家认为野寨中学原常务副校长王胜生是最合适的人选。
此时的王胜生早已退休,被一家私立高中高薪聘请为校长。
王胜生也很清楚:一旦接受这个“邀请”,就必须放弃每年十几万元的优厚待遇。基金会属于公益事业,法人理事长没有薪资,只有微薄的津贴。
“这个事我没有犹豫。”王胜生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我对野寨中学是有特殊感情的。”对于王胜生来说,这是他第三次进入野寨中学工作。1967年,王胜生进入野寨中学工作,任班主任兼数学老师。1986年,他调到潜山县教委从事中学数学教研员工作。1991年,王胜生被组织安排到野寨中学担任常务副校长,分管教学工作,“我是三进野中的老人了”。
不少大学派人来取经
尽管是一只山村中学的教育基金,但是募资规模却超越了国内不少大学基金。这归功于数以万计的“野中”校友和社会爱心人士的馈赠。
野寨中学拥有80年的悠久历史,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依陵建校、以校护陵的中学。奉献爱心、回馈教育的传统自建校就有,传承至今。野中校友中,更是有不少大名鼎鼎的企业家。
2013年,正值野寨中学70周年校庆,野中基金会就收到1200万元的捐赠。据介绍,截至目前野中基金会接受捐赠的资金共达到数千万。
“国内有些高校私下跟我说‘很羡慕’,说(我们)一个高校做个校庆,宣传那么长时间,最后也就集了几百万,你们学校作为一个山村中学,居然能筹资上千万。”王胜生告诉记者。
事实上,经常有国内高校界人士到野中基金会取经,想了解为什么野中基金会办得那么好?
野中基金会的秘诀是: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基金会章程。对基金的使用方法、资金管理、保值增值、财务要求做了详细规定。
“基金会经费必须规范使用,它是保证基金会公信力的一个非常重要指标。”徐富贵称,“举个例子:按照财务要求,基金会每年公用经费不能超过当年筹措资金总额的8%,但是基金会从成立到现在,每年基金会的公务开支都控制在1%以下”。
因此,基金会在校友心目当中信誉度非常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野寨中学校友告诉记者:大家普遍都认为募捐的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学生或者公益事业上。而正是这种信任感托起了“野寨基金会”。
基金会的“霸王条款”
2013年年底,几位重要的野中校友跟野中老师进行过一次探讨。
大家达成的一致意见是:“野中基金”如果想长期存续或者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保值增值,“要想办法去理财。”
但另一方面,学校基金会资金总额并不高,无法去委托专业理财机构;而存银行,利息又太低。
最终,野中基金会决定委托校友代为理财,用钱生钱。
“但是这是校友们和社会人士爱心捐赠的钱,万一亏了我们没法交待。基金会就跟校友间会签一些,算是‘霸王条款’吧。”王胜生告诉记者。
这些“霸王条款”有两个核心规定:一是必须保证本金安全;二是必须保证10%年化收益。“达不到的由对方补,超出的部分,双方五五分。”
说是“霸王条款”,但其实和市面上的保本理财不同,本质上还是优秀的野中校友们用自有资金为“野中基金会”托底。
试水从“浦江基金”开始。2012年,野寨中学上海校友会曾进行过一个倡议捐款,唐义旺、芮立平等校友共同出资设立浦江奖学金,筹集20万,用于奖励每年高二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与第二学期学业水平测试中总评位居年级理科前75名与文科前25名的优秀学生。2013年野寨中学70周年校庆,几位校友再次募集50万元。两次捐赠后,“浦江奖学金”规模达到70万元。
2013年,由杨晓兵、金美桥和芮立平三位校友联合与野中基金会签订代为理财协议,将70万的“浦江奖学金”交给三人管理,保证基金每年保底增值10%,达不到10%由三个人补齐。
“这个效果就非常好,这样学校至少是没有风险,每年70万的本金,保底是10%,就是说每年可以实现7万的收益,基本可以覆盖基金的奖励支出。”芮立平在接受安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5年和2019年,芮立平等三位校友按照学校要求分两次把理财收益部分转入基金会,一次48万,另一次是96万,总计144万。目前账面剩余价值仍有166万。
通过这次尝试,当初的70万已经变成310万,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按照协议规定,超出的收益部分,由双方平分。“当然,我们的校友很可爱,说这个钱也是校友捐的,他不要,全部给基金会。”王胜生说。
“当然,野中基金会也并不是说每一笔资金都要拿来交给我们做理财。未来基金规模做大了,应该探讨由专业机构代为理财,当然肯定是保底性质的基金,不能赔了,赔了没法跟社会交代。” 芮立平强调。
“默默无闻”的捐赠者
对于野中基金会的未来发展,校友们的想法很多。
一位校友就直接拎了10万块钱来到基金会办公室,“他要捐钱专门做品格教育,而且要求匿名。”徐富贵说。
实际上,当前很多校友正在推动建立一个“品格教育成果推广基金”。一位企业家看到野寨中学报道后,向野寨基金会捐款20万,用于品格教育。
野中基金会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已收到48万元捐款,未来将作为品格教育的专项资金。
5月4日,海南卫康制药(潜山)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定旺向野中基金会捐赠人民币500万元,用于建设野寨中学“卫康艺术苑”。
“校友们捐款后,都要求学校不要过多宣传。”徐富贵告诉记者。而在记者获悉的一份捐款人名单中,王文银、杨国盛等知名企业家赫然在列。
在野寨中学校园内,艺术苑、钟鼓楼、“启航”石,由校友和社会人士捐建的基础设施随处可见。
2015年9月10日,在野寨中学建校纪念日之际,也是第31个教师节,坐落于野中校园内的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修缮工程正式开工。忠烈祠修缮,大部分也由校友和社会人士捐助。
在校学生每年最多只许捐1元
每年11月9日,野寨中学会发起“年度捐赠”活动。旨在突出校友捐赠的参与度和捐赠的连续性,体现校友对母校的关注和支持。
野中基金会有一个特殊的规定:在校学生最多只准捐赠1元钱;校友“年度捐赠”最高限额不超过800元。
“我们做‘年度捐赠’,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捐500万和捐1元钱,性质都是一样的,‘爱’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徐富贵说。
2017年从野寨中学毕业的许欣,在大学学习期间和同班同学每年都向基金会捐赠1元钱。
许欣告诉记者,她在读大学期间,参与学校组织的“年度捐赠”活动,由于还是学生,本想捐200的想法被基金会婉拒。
今年8月,研究生毕业并被芜湖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录用的她,把第一个月的工资除留下生活费和转给父母外,其余的全捐给野中基金会。
基金会的人告诉她:如果有心,等将来毕业工作了记得报答父母,有余力再感恩母校。
(安徽商报融媒体 见习记者 戴贤超 政经八百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