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五张 安徽首张!芜湖造热气球正式“领证”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3-09-08 16:30:25

近日,记者从芜湖市湾沚区相关部门获悉,历时26个月,芜湖本土企业安徽益为热气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热气球——YW-C30-1型通过多项审查程序,于近日正式取得华东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也是全国第五张、安徽首张热气球型号合格证。

热气球验证飞行

扎根芜湖 见证“航空速度”

安徽益为热气球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落户湾沚区,公司研发团队成员具有14年的行业经验。该公司通过打造“热气球制造+热气球观光旅游+热气球活动策划执行”的运营模式,为湾沚区的航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安徽益为独立设计开发出9个型号的热气球产品,承载人数3~20人。公司现有静展、遥控、载人三个系列共计十三款气球产品,产品销售遍布国内30多个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泰国、印尼、越南、非洲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安徽益为热气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泽为表示,他们选择在芜湖落户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芜湖拥有航空产业园,各种配套设施较为全面,包括生产、研发、检测等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设施和服务,这对于一家航空科技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芜湖的招商条件也让他们非常满意。芜湖市政府对于吸引投资有着非常积极的态度,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使得企业在芜湖的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民航局审查组在燃烧器生产车间参观燃烧器设备

在筹备阶段,张泽为邀请了国内某大学教授帮助公司完成了飞行性能验证中理论方面的计算,“这个计算在国内审查热气球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而在材料方面,张泽为也咨询了国内十几家专业实验室及院校,最终在材料验证方面也有一定提升。

作为湾沚区航空产业重点培养的航空企业之一,安徽益为也见证了湾沚服务发展的“航空速度”。

作为通航产业的新兴领域,低空经济正日益受到市场的关注和青睐。安徽益为热气球公司的运营模式不仅为湾沚区开辟了新的赛道,也为通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该公司在热气球制造、观光旅游和活动策划执行等方面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实力,将为湾沚区的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据了解,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大适航体系,分别是美国FAA适航证、欧盟EASA适航证和我国的CAAC适航证。而在当今世界热气球行业,仍是欧美老牌热气球公司占据了市场主要份额。

获取型号合格证是安徽益为热气球走向世界市场的第一步。此后,安徽益为热气球将以合格证为基础,使“芜湖造”热气球早日飞行在世界各地。

建设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

近年来,芜湖抢抓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通航产业基地和产业生态链,建设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并持续探索低空+观光旅游、应急救援、气象探测、城市管理等领域运营服务,计划开通覆盖全省、辐射长三角的通航短途载客运输固定航线,加快打造专业航空货运枢纽港,全力建设港流智造中心。

芜湖围绕打造“国家级通航战新产业集群”目标,大力发展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航空产业,聚集产业链企业近200家,引进航空产业项目117个,协议总投资5777.59亿元,成为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如今,中电科、华夏航空等优质企业已经纷纷入驻芜湖,一批重大创新项目正逐渐开工投产见效。截至目前,2022年实现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25年,力争实现产值超过1000亿元。

9月15日至17日,以“发展低空经济,创享美好未来”为主题的 “2023第二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将在芜湖市宜居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将构建低空经济行业会展平台、高端交流平台、科研创新平台、开放合作平台,进一步擦亮芜湖低空经济名片。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在2021年继湖南省、江西省之后成为全国第三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通航体制机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全面提档加速。自改革试点以来,安徽省不断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实现全省通航企业“倍增”,注册通航公司由改革前的7家增至21家,2022年全省通用航空累计飞行27755架次、7808小时,同比分别增长47.11%和11.13%。此外,安徽省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通航产业发展政策,全省通用机场加快布局建设,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通航服务“市市通”、民航通航“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安徽商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