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预约专家门诊、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床位等服务;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2种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月14日,安徽省卫健委制定印发《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以下称《举措》),优化医疗卫生服务,深化“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长门诊服务时间,并提供周末疫苗接种。
家庭医生可为居民提供预约服务
根据《举措》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推进门诊预约和双向转诊,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预留的门诊号源,由授权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为辖区常住居民提供预约服务。
家庭医生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推进预约专家门诊、预约检查、预约住院床位等服务。推动医联体(医疗集团)和医共体内医学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
为提升基层门诊服务质量和首诊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通过内部挖潜、合理调配人力,结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等方式,落实每周至少3个工作日有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临床专业技术人员在机构值守门诊服务。
可为病情稳定慢病患者开长期处方
为了方便慢病患者用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实施高血压、糖尿病等2种慢性病长期处方服务,为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具4-12周长期处方,并逐步扩大慢性病病种覆盖范围。
对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目录内、需长期服用的药物,应及时通过申请医共体中心药房配备或代购等方式,保障慢病患者用药需求。
我省还要求家庭医生每季度通过“智医助理”外呼系统、电话、短信、区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平台等,与签约居民联系1次以上。
为做好“一老一小”的健康管理,我省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老年人友好服务岗位或窗口,并将0-6岁儿童健康管理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体格检查、中医药健康指导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门诊工作日延时服务1-3小时
根据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延长门诊服务时间,无急诊服务且诊疗量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实行工作日延时服务1-3小时,鼓励开设午间门诊、晚间门诊、节假日门诊,方便居民特别是上班、上学等人群。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疫苗接种门诊全面推行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并开展预约周末疫苗接种服务。接种时应告知下一次疫苗接种时间,接种前一天以短信等方式及时提醒。
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推行“先诊疗、后结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居民门急诊、住院就医“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服务方式,提供多种付费渠道和结算方式,缩短等候时间。乡村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纳入当地医保定点管理,方便居民就近看病开药。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