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聚沙成塔”,合肥敢投、早投、会投,奠定了如今国内新型显示第一城的基础。9月21日上午,作为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重要活动之一的2023新型显示产业大会,在合肥天鹅湖大酒店举行。工信部赛迪顾问发布《2023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报告,合肥居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第一名。大会上,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协会正式揭牌,20家行业优秀企业获表彰。
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合肥居首
2008年,经济危机蔓延全球,也是在这一年,合肥独具慧眼拿出全部家底投资了京东方,成为国内城市投资战新产业的生动故事。15年后,伴随着中国在全球面板制造产能中占比超过50%,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也攀升至国内第一位。
工信部赛迪顾问在21日大会上发布《2023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1920年全球初代显示技术萌芽,100多年后的今天,以LCD、OLED为主导,Mini/Micro LED、量子点显示、喷墨打印、3D显示、激光显示、电子纸等多种显示技术竞相发展的U盾多元化显示格局加速形成,目前在超高清显示、折叠智能手机、车载显示、虚拟现实等领域,全球竞争正在加剧。
这一百年历程中,中国在显示产业中快速崛起。到2020年,全球面板制造产能向中国加快转移,我国LCD产能占比2020年达到50%,截至今年这一份额还在持续增长,而在2005年时,中国面板制造产能只占全球的5%。
在国内,各地全方位生态竞争逐步展开。据统计,2022年,广东、安徽、四川位居国内新型显示产能前三位。广东已量产G8.5/8.6LCD产线4条,G10.5代线3条,是国内年产能唯一超过6000万平方米的地区。安徽、四川分别在高世代线、柔性AMOLED领域引领国内发展。截至2022年,广州市在面板制造产线签约投资额最高,接近2000亿元;深圳、武汉、合肥、厦门分列2~5位。
同时,赛迪顾问还发布了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榜单,评估指标体系覆盖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能够说明各地在产业综合、研发创新、产业成长、市场拓展、未来发展等各环节的水平程度,综合反映了各地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的大小。
在2023中国新型显示十大城市中,合肥排名第一位,深圳、成都、广州、武汉分列2~5位;厦门、重庆、北京、绵阳、苏州分列6~10位。
全产业链支撑有力
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合肥不断健全完善政策、金融等支撑体系的努力。
合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实现技术和产能的突破。合肥市通过产业基金与京东方合作,以“国有资本投资入股—通过资本市场退出—循环再投入”的形式,带动社会资本高强度投资京东方为龙头的新型显示产业,先后建设了京东方6代线、8.5代线、10.5代线,实现了新型显示产业的跨越赶超。
合肥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了针对产业链关键项目、研发平台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引进、投融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项目推进等领域的系列政策,对引进的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实行“一事一议”优惠政策,优先在计划安排、土地储备、用地预审、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获得国家经费支持且能在本地产业化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配套补助,支持比例达50%。
产业基金方面,合肥还探索设立投资促进基金,用于招引基地龙头企业。金融产品方面,通过“信易贷”“政信贷”“成长贷”“信保快贷”等适应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成长”特点的一系列专项产品,为产业基地重大项目建设提供独特的科技金融解决方案。(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