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快速通行的5G时代,手写一封书信距离人们的生活已经越来越远。为了让广大青少年领略世界、中国邮票文化的历史演变,在邮票欣赏中感受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发展。10月11日,商报社区行走进合肥市包河区陶坝社区,通过观看专题纪录片,让青少年领略到方寸之间的大千世界。互动环节,不仅组织邮票知识有奖竞答,还邀请青少年走进安徽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让小观众感受中国货币文化的历史变迁,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小小邮票彰显大千世界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张邮票出自哪个国家?”“中国第一张邮票来自哪里呢?”10月9日是世界邮票日,本期活动为社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堂生动有趣的邮票知识讲座。“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7月,是中国第一套邮票。”通过PPT,志愿者向小观众们展示了邮票图案,“大家注意看,大龙邮票采用凸版印刷,铜制版模是手工逐枚雕刻制成,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厚纸大龙。”聆听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邮票知识讲座,让青少年增长了知识。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为青少年准备各种主题的邮票图片和多张珍藏的邮票,介绍这些邮票的历史、种类和收藏价值等方面的知识。“现场,我们还观看了影片《一封信的旅行》,让我们了解信封封面必须有地址和姓名,才能让邮递员把信件送到收件人手上。小小的邮票就像是一张车票,有了邮票信才能坐上邮递员的运输车。”就读于合肥万慈小学的丁骏熙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知识问答环节,大家都踊跃提出问题,并且一起用绘画的形式来写信,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我今天画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希望他们可以抽时间多陪陪我。”今年12岁的侯雨辰觉得,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大家懂得关于写信、寄信的基本常识,非常有意义。
“小小银行家”探寻钱币发展足迹
当天下午,广大青少年变身“小小银行家”早早来到社区门口集合,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一同前往安徽省金融教育示范基地。在这里,大家参观了各种金融工具、设备和资料,对银行业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现场,工作人员以中国货币史为脉络,向在场小学生讲解了从先秦、春秋战国、秦汉、唐宋、五代十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后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货币,让小观众感受中国货币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历史变迁。
在讲解过程中,工作人员还加入抢答环节,让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回答问题。“今天的学习内容非常丰富,感觉孩子们也成为小小银行家了。”作为一名家长,家住滨湖新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学习金融知识不仅帮助未成年人对人民币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对孩子们的金融知识启蒙起到积极作用,还帮助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进入安徽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让孩子们零距离了解货币金融知识和邮票的珍藏价值。”陶坝社区筹备组副组长张艾梅介绍,在如今这个“扫码支付”的时代,不仅让孩子们感叹到货币的时代变迁,还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面!未来,陶坝社区党总支部将常态化与辖区各企业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社区“点单”,属地企业单位“接单”的形式,充分发挥属地资源优势,让群众获得满满幸福感!
(通讯员 王莉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周梅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