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美文】得梨帖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3-10-16 09:03:28

中秋近,得秋月梨四十斤,团团赤金,如采皎月。皎月岂可采,顿觉奢侈,秋月梨大可啖,大快朵颐。去岁三载,肺腑混沌,啖梨赏月,领略清风,让人周身为之一新。

秋月梨有好样貌。好在梨之皮顺滑紧致,无它梨之颗粒感;况秋月梨周身像是被浸满了融融月色,用个拙劣的比喻,是颜料桶里捞出来一般。这样写,似乎有损秋月梨的韵致,秋月梨是自带光泽的,它像月胜月,更添一层甘甜。望月,能口舌生津吗?似乎不能。一千八百年前,曹孟德曾用一片梅子林解了众将士的口渴。此为孟德大智慧,望月似乎不能,尽管它是白玉盘、玉轮、婵娟,似乎都不能生津,秋月梨当然可以,唇齿之间念及三字,不动声色,口舌自会泉眼惜细流。念及旧年,每到中秋,祖母会在盘子里按照底三上一的格局摆上梨塔,乍一看,几案上的“民间金字塔”。

秋月梨有好滋味。好在甜而无渣,果肉细腻。秋月梨新采下来,最好是放在阴凉处,梨子性凉怕燥,旧时,多半放在土屋背阴处,吃起来,甘爽清凉,浆汁富裕。如果家中冰箱足够大,保鲜更佳,秋燥的午间,洗净,和皮吃,滋味别具一格,削皮来食,顿觉清风备至,心神安谧。在皖北乡间农舍,有俚语:吃梨尤淋蜜,不知苦滋味。这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秋月梨当然不用淋蜜,也大可不必。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苏东坡忆从前少年时,曾有诗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足见对梨枣的爱至深,正所谓“白露打枣,秋分卸梨”,眼下,秋分过了,梨子唱主角的时节到了。

秋月梨下常忆从前。少年时,常忆梨园里,堂伯养了鸡。秋月梨熟时,鸡鸣梨树巅。鸡,尤其是雄鸡,飞得高,当然吃梨子。堂伯亦不撵,随它们吃,众人不解,后来才发现,堂伯家的鸡蛋和肉鸡买得尤为好。众人食之,均言有梨子的滋味。后来想想,对梨子不公平,梨子正甜,喂了鸡,有点暴殄天物的意思。后来再想,鸡吃人吃,都是在享用大自然的好风物,有何暴殄之论?况乎那些在梨树枝头的梨子,雄鸡也够不着,反倒显得尤为金贵,甜度脆度似乎也多了一重,一株株梨树部分被分享后,其余梨子的滋味尤甚。

秋月梨能生雅怀。在梨树下吃茶,最好是老白茶,与梨子同煮,梨增茶甘,茶还梨香,双向奔赴的香氛如此之好。在梨树下听琴,七弦琴中,五弦赋予金木水火土,另外两弦,且交付梨下君子,以及他所怀想的伊人。或可饮酒,酒酣处,以梨来解,梨子是解酒好物,酒让人肆意,梨让人安静。人言:静若秋水。静若秋梨,似乎也不错。其实,哪怕是梨未生,梨花初绽亦大好,让人禁不住想起唐寅的句子:“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梨花先睹月,而后才是秋月梨,梨花为梨子提前注入了一股月色基因,难怪是秋月梨。

一轮圆满月,一树秋月梨,四海大团圆,人间小团圆。

(李丹崖)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