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主办的“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中信银行行长刘成致辞时表示,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强大的金融品牌作保障。好的品牌既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持续稳定“高质量”提供保障,又是“高质量”发展的象征,二者相辅相成。
刘成表示,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品牌是时间的朋友,非一日之功,非一力能为。做强做大金融品牌,需要多管齐下,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坚决服从党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依靠行业合力,多方协同发力;三是依靠金融创新,推动品牌可持续发展;四是积极走向世界,做实金融品牌。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表示,银行品牌建设关乎银行的发展方向、质量以及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整个金融生态和金融系统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银行品牌建设,关键在于银行要为实体经济服务,与客户共同发展,并做好风险防范。
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认为,品牌建设是基于“真善美”的高级活动。银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从“真”上理解自身定位,中信银行作为国有金融机构,要践行“国之大者”,充分体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要努力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典范。最后通过致广大、尽精微的品牌建设做好传递和表达工作。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王晓乐强调了品牌建设的“长期主义”:宏观层面上,体现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微观层面上,需要注意防风险、谋发展。就金融品牌而言,就是在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的同时,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当前对于金融业品牌建设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全方位优化客户服务,而中信银行对此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卓越成绩。
论坛还发起了“信新同行”品牌行动倡议,呼应实施金融品牌战略,完善金融品牌培育发展机制,共同呵护金融品牌成长,培育品牌金融标杆,加强金融品牌经验交流,传递中国金融品牌理念,讲好中国金融品牌故事,打造中国金融“百年老店”,不断增强全球消费者对中国金融的品牌认同,为我国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