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2023年省发展改革委推进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群众满意度达90%。聚焦群众的新期待新诉求,研究提出2023年50项民生实事安排,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聚焦民生短板弱项,2024年省发改委将统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集中资源向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倾斜。
累计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9个、居全国第二
2023年,我省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基础教育提质扩容,支持72个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和边远艰苦地区教师周转宿舍项目建设。建立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体系,发布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遴选芜湖等市上报第二批国家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落实税费减免支持政策,累计支持企业抵免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1.24亿元。
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在安徽落地。2023年我省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积极争取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3个,累计获批9个、居全国第2位。目前9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复旦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六院安徽医院已开诊运营。
全省建成投用体育公园133个
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2023年我省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宿州市隋唐大运河(泗县段)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已经完工。支持黄山市镇海桥保护利用设施等项目建设,高质量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展览展示、活化利用等工作。
2023年我省还开展大运河国家步道体系研究。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全省建成并投入使用体育公园133个,是目前全国唯一超额完成建设指导目标的省份。
2023年我省还实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社会服务设施兜底线工程、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等六大工程,2023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7.83亿元,支持295个项目建设。社会事业领域发行专项债325.31亿元,支持378个项目建设。获批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试点省,谋划储备178个项目,总投资103.3亿元。
实施好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2024年,我省将聚焦民生短板弱项,统筹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发展安全和社会稳定。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从兜牢筑实民生底线出发,注重普惠性、加强兜底性、突出可行性,集中资源向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倾斜,合理确定并督促完成2024年民生实事目标任务,让党委政府“办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快合肥市、黄山市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促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政策,推动复旦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六院安徽医院高质量稳定运营,其他项目按照既定节点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推进文化旅游体育事业质量提升,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研究制定安徽省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方案。实施好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谋划一批价值突出、效益优良、影响力强,展示度高、展示宣教意义重大的项目。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梁继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