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令人瞩目。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12月27日召开的全省发改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十三五”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4%,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2015年的22.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42%,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自2016年国务院启动督查激励以来,我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7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激励次数居全国第一。
战新产业贡献全省五成上市企业
近年来,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单位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加强政策协同、科技支撑、数字赋能,着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培育形成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等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省发改委建立并动态更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名录,引导各地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培育力度。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6500家,贡献全省八成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五成的上市企业。
高质量建设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我省26个基地实现产值约1.2万亿元,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铜基新材料等一批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链加速形成,推动基地成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主阵地。省发改委还遴选建设45个重大工程和60个重大专项,有力促进全省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产业落地发展,培育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后备力量。
国家战新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三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我省成功获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3位。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4个国家集群集聚企业超过2200家,实现营收3700亿元。在国家组织的集群建设后评估中,我省4个国家集群获评“两优两良”,集群优秀率达到50%,仅次于上海、广东,居全国省份第3位。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2024年我省还将有一系列新举措。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研究制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对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统筹,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能级,壮大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争创新一批国家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启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量子科技、先进核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未来产业集群,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新支柱和新引擎,持续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张林 刘福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