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美文】高眉低看春归有期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1-08 10:07:17

在荒坡上,晒着太阳。北风萧萧,四面芒花起伏翻涌,白浪一样波动……久坐,不禁有颠簸于大海的幻觉。近旁一条小径,曲折延伸至远方……所有的草都枯了,白了——原来,草如人一样,也会白头?

沟渠芦苇背阴处,积雪未融。天空灰蓝,衬着水衫的深秀,庄严而肃穆。灰喜鹊成群结队起落于杂林间,大约在寻找果腹之物。林中点缀一串串刺状红果,大抵为垂丝海棠之实。摘了一颗品尝,微微的甜,尾韵涩苦,果肉少极,其余皆果核。

早晨,超市门口摆了几盆雁来红,以增节日的喜庆。排队付款时人流拥挤,不免焦灼,末了深吸一口气,我还是把一颗心定下。心一静,万物次递目前——琢磨着“雁来红”这命名,真是美气,有着一团灵气的流动感。仨字中,有飞鸟,有色彩,一个“来”字,有时空的流转,寓意着,每当大雁南飞,这植物的叶子渐红,是不是不同物种不同生灵之间的一种相互映照?

正午,太阳好极,我又去小广场上了。陆陆续续,孩子们鸟一样鱼贯而出,他们带有小铲刀,趴在岸沿,合力将小池塘两公分厚的冰面,飞速切割成一块块……更小点的孩子怀着喜悦,兢兢业业将每一块冰自水中捞起,搬移岸上,哼哧嗬哧喘着粗气,间或趁人不备,用尽全身之力狠狠掼一块巨冰到地上,咵嚓有声,碎成万千。这星钻般坚冰随着银铃般的笑声,被踢着撞着,又往小池塘冰面滑去了,宛如雪落竹枝的籁籁之音,也似低音提琴的和弦,嗡嗡共鸣着。

幼童们专注的嬉戏着,一刻千金的纯真之气如万花流泻,实在感染人。谁不曾有过冰雪童年?

又何以生命渐长,快乐见少了呢?大多时候,我们强颜欢笑,去做本不必做的事,人生何等烦难啊。幼童的这种全情投身于自然的纯粹,殊为难得。

一周前,大雪纷扬,天已暗黑,孩子们一任自己沉浸于天地一白中,确乎不愿归家,有的踩着单车,一遍遍在雪地划出道道窄印。有的摇着桂树、紫薇的枝桠,体味着众雪骤落的畅快,小脸蛋冻得绯红。

近一周,持续低温。在这座北纬35度的城市,着实少见,甚或冬至当日零下11度。

黄昏,小区散步,天空黢黑,只一轮残月伴着孤星,大地寒彻。

这孤星,是木星。夏日伴月的那粒星子,是金星。遥远而灿烂的银河,此刻唯在高纬度地区才能望见了。而人类置身的太阳系,不过是银河系悬臂上的一个小点而已。宇宙之浩渺之无穷,而人类即须弥。当真如《古诗十九首》里写的: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古诗,何以常读常新?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思接千载,忧患往复。这里的忧,并非个体的,更多的则是家国的。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整日忧戚洗面,还是得益于母亲的开导,何不自身边小事做起呢。此后,他心随境转,慢慢的,整个生命有所超脱,便亦喜洋洋者矣,从此快乐起来了。

上周大雪纷飞之际,我在家重温他的《洛阳牡丹记》:

余在洛阳四见春。天圣九年三月始至洛,其至也晚,见其晚者。明年,会与友人梅圣俞游嵩山少室、缑氏岭、石唐山、紫云洞,既还,不及见。又明年,有悼亡之戚,不暇见。又明年,以留守推官岁满解去,只见其蚤者。是未尝见其极盛时。然目之所瞩,已不胜其丽焉。 余居府中时,尝谒钱思公于双桂楼下,见一小屏立坐后,细书字满其上……

渐渐的,似也变得快乐起来,还打算得闲啃一遍他主持编撰的《新唐书》。

惜乎视力越来越差。近来夜读,字迹渐模糊……倘若听书,好比浅泳,总归隔了一层。捧读,才是深扎。眼为心灵之窗——文字进出这扇窗,方可入心。

然而,年岁渐增,这灵魂的庐舍,正一点点破残,难堪大用了,不免有余哀。

前阵,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更新了他的新浪微博。老先生冒着严寒前去寻访六一居,欧阳修终老之地颍州。比尔·波特镜头下,唯余一座孤零零石桥,湖水浅瘦,岸畔荒草凄凄,一派苍黄。凛凛北风中的老先生,一把标识性白胡子不敌风寒……

欧阳修官至副总理之位,主修完新唐书后,抱病隐退小城颍州,筑庐终老,将一颗经世之心妥当地安放下来。

他当年偕挚友梅尧臣分别担任主、副考官,顶住压力革新文艺,同一年大胆提携苏轼、曾巩、张载众千里马,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伯乐。

有一回,于杭州通判任上的苏轼,前去颍州看望他,这恩师竟不吝于激赏:现在人们说我欧阳修如何如何,不出三十年,世间流转的,永远是你苏子瞻的才名……

如此,文化星火的烛照,一代一代,承前启后,不曾熄灭过。

大冷有冰。日影移动飞速,阳光渐弱,我将丰茂的枯草丛坐出一个坑。仅仅午后四点,更加寒气逼人了。毗邻的318国道逶迤大半个中国,抵达这座城市,呈西东横贯之势,车声呼啸,一刻不曾停歇,间或远方鞭炮的隆隆轰响,仿佛有鸣鼓收兵的仓促。而我置身的这片荒坡,兀自原始般静谧。

泰戈尔诗云:太阳西坠,天空灿金。

这极寒的天气里,有人,在家做着一桌温馨菜式,储养一颗蒜置餐桌之上当清供。蜡梅在阳台开得正妍,幽香阵阵;有人寒风中辛苦奔波,送着快递外卖;有人正在寻访古人的路上,自颍州到黄州……而在我故乡的田畴野畈间,油菜小麦这两样农作物,此刻正钻出地皮油绿一片了吧。

这颗小小星球,永恒地绕着太阳,转眼,一圈将尽,是谓一年矣。

残雪将融,春归有期。

这一日日的循环往复,这一年年的冬往春来,无时无刻,皆有新的不同。

亘古未变的,唯余一颗诗心。

(钱红丽)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