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野菜界的明星,荠菜的吃法是多样的,切碎了调馅包饺子、包馄饨、炸春卷,掺入米粉肉末蒸圆子,加豆腐香菇煮成羹汤。
如果要上酒席,就做成一道凉菜,拌豆腐丁或花生碎,或整棵地搛进火锅烫着吃。
荠菜挑得多了,还可以晒干,吃的时候泡一泡,垫在腊肉下,放入蒸笼,在沸腾的水蒸气里缓缓吸入腊肉油脂丰厚的咸香……烹调方式没有定规,全凭人的口味和兴致,或粗犷,或精细,或简约,或奢靡,浓妆淡抹,胜在出其不意。
至于荠菜的味道,怎么夸都不为过,“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出自《诗经》的句子,就是对荠菜味道最为经典的赞美。
苏东坡也曾说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贬官外放时,东坡先生发明了一款菜肴,名曰东坡羹,从早春的园子里采来荠菜、萝卜,加粳米煮成菜粥,食罢提笔,给友人写信,“今日食荠极美……”
我有一位朋友,每到冬至那天,会去菜市买来新鲜的荠菜,摘掉黄叶,洗净,焯水,切碎,拌入剁好的肉泥,少量姜末,盐,此外再不放别的调料,她说调料放多了,会破坏荠菜原本的鲜香。接下来就是包饺子,饺子皮是在菜市买来,省了手擀的繁琐——她也不会擀皮,她是皖南人,自小以米饭为主食。
一口气包了上百个荠菜饺子后,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冷冻,此后的每个周末,这荠菜饺子就是她的晚餐。
有次在她那儿蹭饭,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荠菜饺子,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她顿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对于一种味道的喜欢,很难说清缘由。
“也可能,跟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吧。”过了好一会,她缓缓说道。
年轻的时候,她有过一段异地恋情,到了周末,会乘火车去另一个城市与恋人相聚,那时还是绿皮火车,早上上车,下车时已是黄昏。她的恋人在站台,背对着夕阳,等她,两个人手挽手,出站,穿过三条街,去一家手工饺子铺,买上两人份的荠菜饺子,再手挽手,穿过两条街,到达住处。
他们的恋情并不长,只有半年。她记得最后一次去他的城市,是樱花盛开的时候,他们去看樱花,那天风很大,每一阵风里都裹着樱花碎片,大把大把抛向他们。
“这么好,为什么结束?”听着她宁静的叙说,颇为遗憾。
“看过樱花之后,他就没了。”她说,“一场事故带走了他。”
她说后来再也没有去过那座城市,但她保留了这个习惯,直到后来结婚,有了孩子,离婚,孩子长大外出读书,差不多过去二十年,仍然如此——在冬天的周末吃荠菜饺子。
我也喜欢吃荠菜饺子,但我不会包,我的手太笨了,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那巧妙的一握。调制馅料的事也做不好,不知道哪里不对,无法调出荠菜馅料特有的鲜美。
我能做的就是去野地里挑荠菜——这是我喜欢的事情,超过了对荠菜味道的喜欢。当我走进少有人至的野地,蹲下,面对贴地而生的荠菜,世界立刻安静下来。
(项丽敏)
【橙美文】小食谭记荠菜的味道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4-01-08 10:08:12
作为野菜界的明星,荠菜的吃法是多样的,切碎了调馅包饺子、包馄饨、炸春卷,掺入米粉肉末蒸圆子,加豆腐香菇煮成羹汤。
如果要上酒席,就做成一道凉菜,拌豆腐丁或花生碎,或整棵地搛进火锅烫着吃。
荠菜挑得多了,还可以晒干,吃的时候泡一泡,垫在腊肉下,放入蒸笼,在沸腾的水蒸气里缓缓吸入腊肉油脂丰厚的咸香……烹调方式没有定规,全凭人的口味和兴致,或粗犷,或精细,或简约,或奢靡,浓妆淡抹,胜在出其不意。
至于荠菜的味道,怎么夸都不为过,“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出自《诗经》的句子,就是对荠菜味道最为经典的赞美。
苏东坡也曾说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贬官外放时,东坡先生发明了一款菜肴,名曰东坡羹,从早春的园子里采来荠菜、萝卜,加粳米煮成菜粥,食罢提笔,给友人写信,“今日食荠极美……”
我有一位朋友,每到冬至那天,会去菜市买来新鲜的荠菜,摘掉黄叶,洗净,焯水,切碎,拌入剁好的肉泥,少量姜末,盐,此外再不放别的调料,她说调料放多了,会破坏荠菜原本的鲜香。接下来就是包饺子,饺子皮是在菜市买来,省了手擀的繁琐——她也不会擀皮,她是皖南人,自小以米饭为主食。
一口气包了上百个荠菜饺子后,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冷冻,此后的每个周末,这荠菜饺子就是她的晚餐。
有次在她那儿蹭饭,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荠菜饺子,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她顿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对于一种味道的喜欢,很难说清缘由。
“也可能,跟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吧。”过了好一会,她缓缓说道。
年轻的时候,她有过一段异地恋情,到了周末,会乘火车去另一个城市与恋人相聚,那时还是绿皮火车,早上上车,下车时已是黄昏。她的恋人在站台,背对着夕阳,等她,两个人手挽手,出站,穿过三条街,去一家手工饺子铺,买上两人份的荠菜饺子,再手挽手,穿过两条街,到达住处。
他们的恋情并不长,只有半年。她记得最后一次去他的城市,是樱花盛开的时候,他们去看樱花,那天风很大,每一阵风里都裹着樱花碎片,大把大把抛向他们。
“这么好,为什么结束?”听着她宁静的叙说,颇为遗憾。
“看过樱花之后,他就没了。”她说,“一场事故带走了他。”
她说后来再也没有去过那座城市,但她保留了这个习惯,直到后来结婚,有了孩子,离婚,孩子长大外出读书,差不多过去二十年,仍然如此——在冬天的周末吃荠菜饺子。
我也喜欢吃荠菜饺子,但我不会包,我的手太笨了,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那巧妙的一握。调制馅料的事也做不好,不知道哪里不对,无法调出荠菜馅料特有的鲜美。
我能做的就是去野地里挑荠菜——这是我喜欢的事情,超过了对荠菜味道的喜欢。当我走进少有人至的野地,蹲下,面对贴地而生的荠菜,世界立刻安静下来。
(项丽敏)
作为野菜界的明星,荠菜的吃法是多样的,切碎了调馅包饺子、包馄饨、炸春卷,掺入米粉肉末蒸圆子,加豆腐香菇煮成羹汤。如果要上酒席,就做成一道凉菜,拌豆腐丁或花生碎,或整棵地搛进火锅烫着吃。荠菜挑得多了,还可以晒干,吃的时候泡一泡,垫在腊肉下,放入蒸笼,在沸腾的水蒸气里缓缓吸入腊肉油脂丰厚的咸香……烹调方式没有定规,全凭人的口味和兴致,或粗犷,或精细,或简约,或奢靡,浓妆淡抹,胜在出其不意。至于荠菜的味道,怎么夸都不为过,“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出自《诗经》的句子,就是对荠菜味道最为经典的赞美。苏东坡也曾说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贬官外放时,东坡先生发明了一款菜肴,名曰东坡羹,从早春的园子里采来荠菜、萝卜,加粳米煮成菜粥,食罢提笔,给友人写信,“今日食荠极美……”我有一位朋友,每到冬至那天,会去菜市买来新鲜的荠菜,摘掉黄叶,洗净,焯水,切碎,拌入剁好的肉泥,少量姜末,盐,此外再不放别的调料,她说调料放多了,会破坏荠菜原本的鲜香。接下来就是包饺子,饺子皮是在菜市买来,省了手擀的繁琐——她也不会擀皮,她是皖南人,自小以米饭为主食。一口气包了上百个荠菜饺子后,用保鲜袋装好,放进冰箱冷冻,此后的每个周末,这荠菜饺子就是她的晚餐。有次在她那儿蹭饭,问她为什么这么喜欢吃荠菜饺子,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她顿了一下,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人对于一种味道的喜欢,很难说清缘由。“也可能,跟早年的一段经历有关吧。”过了好一会,她缓缓说道。年轻的时候,她有过一段异地恋情,到了周末,会乘火车去另一个城市与恋人相聚,那时还是绿皮火车,早上上车,下车时已是黄昏。她的恋人在站台,背对着夕阳,等她,两个人手挽手,出站,穿过三条街,去一家手工饺子铺,买上两人份的荠菜饺子,再手挽手,穿过两条街,到达住处。他们的恋情并不长,只有半年。她记得最后一次去他的城市,是樱花盛开的时候,他们去看樱花,那天风很大,每一阵风里都裹着樱花碎片,大把大把抛向他们。“这么好,为什么结束?”听着她宁静的叙说,颇为遗憾。“看过樱花之后,他就没了。”她说,“一场事故带走了他。”她说后来再也没有去过那座城市,但她保留了这个习惯,直到后来结婚,有了孩子,离婚,孩子长大外出读书,差不多过去二十年,仍然如此——在冬天的周末吃荠菜饺子。我也喜欢吃荠菜饺子,但我不会包,我的手太笨了,无论如何也学不会那巧妙的一握。调制馅料的事也做不好,不知道哪里不对,无法调出荠菜馅料特有的鲜美。我能做的就是去野地里挑荠菜——这是我喜欢的事情,超过了对荠菜味道的喜欢。当我走进少有人至的野地,蹲下,面对贴地而生的荠菜,世界立刻安静下来。(项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