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1月7日上午开幕的合肥市瑶海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获悉,今年瑶海区将快速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力争科技创新主体数翻一番,全力以赴申报省级开发区。同时,开展城区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在“旧貌换新颜”中留住“老城记忆”。
科技创新指数增幅位列全省城区第1
当天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瑶海区坚持产业立区,2023年产业振兴捷报频传,底气更足。科技创新指数位列全省城区第3、增幅位列全省城区第1。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首获省质量强区,位列2023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59位,首次跻身“赛迪百强区”。
产业发展扩容提质。“中国网谷”实现产值80.8亿元,同比增长60%,物联网科技产业园入选“科大硅谷”创新单元建设试点,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获评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实现大突破,全区首家医药研发机构-和泽医药项目落地,10余家B证企业集中入驻。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开辟新赛道,行业领军企业禾丰科技、锋源氢能落户瑶海。
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长35.2%,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增长67.7%、增速全市第1。专精特新企业实现倍增。科创能力更强,技术合同交易登记额达51亿元,创历史新高。
5.15万名群众乔迁新居
2023年,瑶海区城市更新亮点纷呈。中国(合肥)服装原创设计基地首秀,成功举办合肥首届时装周等。城区形象更具美誉度,位列2023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84位。
瑶海区启动城市片区更新,开展城市更新“大比武”,实施57个征迁项目,征迁面积再超百万平方米。全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站塘、小修厂等9宗、505亩经营性用地上市成交。
通行效率不断提升,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2号线东延项目通车,瑶海区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23.7公里、站点17座,广德路全线贯通,青龙路、白龙路等10条支路放行。项目建设提速提质,龚大塘片区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交付东城梦馨苑等复建点13个、223万平方米,5.15万名群众乔迁新居。
15分钟优质卫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2023年,瑶海区绘就“清、新”生态画卷,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连续2年合肥主城区第1,通过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现场评审。营造“安、净”社会环境,开展“六情”大走访,警情下降10.6%,警情类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在全市推广。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市场主体突破21万户,发展民营经济考核位列全省一类县区前列。
2023年,瑶海区民生事业投入4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9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教育资源增量提质,建成少儿艺校双龙分校等项目12个,新增学位1.2万个。医疗卫生便民惠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15分钟优质卫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合肥市博物馆、儿童医院新区今年封顶
合肥东部新中心加速蝶变,2024年,瑶海区将突出“品质新区”建设,展现东部新中心的标杆“新形象”。其中明确,将加速核心区开发建设。实施26个征迁项目,征迁面积超45万平方米。完成氯碱化工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力争上市经营性用地超400亩。
合肥东部新中心将快速推进项目建设。实施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4亿元。保障轨道交通6号线、龙岗路等顺利实施,合肥市博物馆、合肥市儿童医院新区等实现封顶。推进红旗石材、兴城家园二期二标等项目建设,确保滨河路、障山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启动青年创意田园三期建设,力争唐桥公园一期对外开放。活用“钢”“水”文化,完成核心区内部水系论证设计,加快建设工业文明长廊。
同时,全速培育产业体系。坚持特色发展、全链布局,高标准建设氢能产业园,储备一批新型能源产业项目。
加快安徽国际汽车城合肥汽配城“升级”
2024年,瑶海区将抢占先机抓未来产业,聚焦新型能源、新型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再集聚一批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创建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用“温度服务”助企业“梯度成长”,力争上市企业破零,科技创新主体数翻一番,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家、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重点产业科技支撑力。
同时,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和工业互联网,以原创设计撬动时尚产业,助力合肥打造“时尚之都”,促进纺织服装产业能级跃升。加快推动安徽国际汽车城和合肥汽配城升级改造,做大做强汽车“首位产业”后市场,重塑汽车消费新优势。全力保障置地中心、吾悦广场建设,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加速消费提质升级。
瑶海区还将全力以赴申报省级开发区,确保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三期投用,力争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二期封顶,努力将“MAH转化中心”打造成全省B证企业集聚发展示范点,提升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在“旧貌换新颜”中留住“老城记忆”
2024年,瑶海区将开展城区风貌整治提升行动,完成合肥站片区综合改造三期工程,分区分片打造一批高品位高辨识度的样板点,塑造具有历史记忆和比较优势的区域风貌格局。
结合“一里三公”“淮浦春融”等特色人文元素,谋划实施一批城市微更新项目,提档升级一批精品街巷,在“旧貌换新颜”中留住“老城记忆”。围绕青年创意田园、南淝河、二十埠河,建设生态游憩空间,以水引景、串景成线,打造“林、田、水、草”交相辉映的特色文旅综合体,推出“深体验、研学游、微度假”城市轻旅游路线。免费开放全区公共文化场馆,筹办“蝶变东方”等系列文体活动,以翰墨丹青书写人文瑶海。
聚焦片区更新,瑶海区2024年将加快和平片区更新,适时启动其余片区更新,努力把每个片区都打造成定位明确、特色突出的城市更新典范。聚焦空间拓展,加快推动专业市场搬迁改造,系统梳理闲置土地和低效土地,力争全年上市土地超700亩,持续提升土地综合使用效率。
三十八中嘉山校区等10所学校投用
2024年,瑶海区将进一步优化出行环境,全力保障淮南路、钟油坊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建成徽河路、明皇路等支路25条、16.2公里。实施交通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治理一批拥堵点,优化疏通区域交通“毛细血管”。完善公服配套,快速推进裕溪路学校等24个教育项目,确保三十八中嘉山校区等10所学校投用招生,努力缩小学校服务半径、提升校园环境。建成七里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城家园菜市场等项目,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推动瑶海体育中心建设,争取大鹏公园开工,为居民提供更多健身游玩好去处。
瑶海区还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提升70处运动健身场所,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体育。加快实施健康瑶海行动,做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直达居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省级健康区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成果,争创国家级健康区。
(通讯员 解琛 关堂所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