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和全国鹤类资源调查目前正在我省各湿地进行中。近日,安徽大学水鸟与湿地生态学周立志教授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在安徽枞阳陈瑶湖附近发现了两只结伴活动的白头鹤(Grus monacha)和灰鹤(Grus grus)。这是在该湖泊首次记录到这两种稀有鸟类,这一发现刷新了陈瑶湖的重要水鸟资源名录,对于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鹤现陈瑶湖
鹤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凡的地位,更是水鸟中的旗舰物种。全世界共有15种鹤,中国分布有9种,在2022-2023年安徽省越冬鹤类种群数量同步调查中,安徽共记录鹤类4种,共计649只,可以说每一只都非常珍贵。
1月8日,安徽大学水鸟与湿地生态学周立志教授课题组在陈瑶湖附近开展监测调查,在附近的水稻田中,调查人员意外发现了这两只白头鹤和灰鹤。安徽大学教授周立志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白头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VU)物种。繁殖于西伯利亚北部及中国东北,在日本南部及中国东部越冬。大陆越冬种群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我省的升金湖和菜子湖是其主要越冬地。
灰鹤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在我国繁殖于我国东北、西北,主要越冬于华北、华中和西南的大部地区,我省主要为迁徙停歇地,少量在升金湖等湖泊越冬。
周立志介绍,过去历次监测调查中,陈瑶湖都没有发现过越冬鹤类,此次发现令人惊喜,也拓展了对我省鹤类分布范围的新认识。
此次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活动中,调查人员还在陈瑶湖同时监测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小天鹅和花脸鸭,花脸鸭与绿翅鸭数量庞大,表明陈瑶湖是雁鸭类的重要越冬地。
两种鹤形影不离
鹤是“集群活动”的鸟类,在越冬地它们大多以家庭为单位活动,不同家庭组成大小集群,迁飞时召集在一起,分批行动。
这两只白头鹤和灰鹤则非常特别。调查队员们观察到,白头鹤是一只成年鹤,但右腿受伤残疾。灰鹤是一只幼体,看起来非常呆萌青涩。它们相伴相依,形影不离,组成了一对特殊的“家庭”,让调查人员意外又感动。
周立志介绍,这种“家庭”在以往的监测和调查中极为罕见。升金湖、菜子湖是鹤在安徽的主要越冬地,陈瑶湖距离这两处湖泊有一定的距离,鹤类极少单独行动,这两只鹤为何孤身来到陈瑶湖,又为何组成了特殊的“家庭”,原因目前还不得而知。是临时组合还是长期相伴?是意外相遇还是有血脉亲缘?还有待未来的监测调查甚至实验室研究揭开谜底。
全国同步调查正在进行中
由周立志教授带领的安徽省湿地生态调查队目前正在开展2024年全国越冬水鸟同步监测活动,同步进行的还有安徽省全省越冬水鸟调查、长三角地区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和全国鹤类同步调查,涉及全省21个县市区14处水鸟栖息地,合计25个监测单元、31个监测地点、73个观测分区,观测面积合计1901.8平方公里。
安徽地处南北过渡带,湿地和水鸟资源丰富,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徙路线上,是迁徙水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长江、淮河和新安江及其相联系的河、湖、库塘湿地是越冬水鸟的重要栖息场所,特别是湖泊湿地,是众多珍稀濒危水鸟和国家及地方重点水鸟的重要聚集区。
水鸟高度依赖于湿地。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了解到,2004年以来我省持续开展了20年的水鸟同步调查。通过调查监测,进一步补充完善安徽省越冬水鸟的种类、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状况等基础数据,为准确评估全国水鸟的资源状况提供第一手数据支持,为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在2022~2023年全省冬季水鸟同步调查中,安徽共记录冬季水鸟70种,68万余只,创历史新高,表明我省冬季水鸟的生境在改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显著。今年的调查结果将由安徽省林业局和国家林草局统一发布。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钟云东 实习生 杨颜钰霆/文 周立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