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繁花》,坊间争说。
王家卫以一己之力拉高电视剧的品位。服化道制作运用了电影的标准,还原了什么叫声光艺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原本已成黑白,他硬是还原成彩色叙事。
不过是借小说的壳浇自己的块垒,无论王家卫,抑或编剧秦雯。秦雯的高水准延续着《我的前半生》一贯的灵气。小说就是个壳子而已。
国内编剧界,动辄百万千万的报酬,秦雯才是货真价实的头牌,也是国内电视剧界的清风明月。
马伊琍的表演颇有寸度,一个小店老板娘的精刮背后,遍布不为人知的辛酸。每每掐准宝总来,也不过抢着去消费一个手链一枚戒指而已,总在“提款机”匆忙离去中奋力递上几张待签的单子。这些不过是些小钱而已,她不时喜滋滋藏着蜜似的。这岂能比得了李李之流呢,来头大,一踏上著名的黄河路,注定一个传奇,也不过是一位掮客,仿佛深不见底。
李李是要挣大钱的,用脑子,不是用解开的一粒扣子。
汪小姐凭借蓬勃的生命力,尚且留住了一股清气,不失为从小吃泡饭长大的虹口女孩。爷叔作为一名有腔调的厉害角色,因投机倒把罪刚自监狱放出,他是被时代耽误的——你看他带阿宝去做那几身行头,其派头,既新且旧,给老裁缝那笔丰厚报酬,颇有一点杜月笙的派头,明则低调,实则张狂。
阿宝年轻的身体里住着爷叔的灵魂,他是借尸还魂,不服老,要大干一场。改革春风吹满地,然后就出来了乡镇企业家范总,这个范总不过是李李的一个道具,用来钓宝总的一个小鱼饵而已,他明知自己不重要,但还是遭不住这虚假的恩宠,一边诚惶诚恐与海宁皮草小王子魏总周旋,一边打着小算盘,趁机涨阿宝的价。这种人注定走不远,无论做人、做生意,丢了信义,没有讲头了。
游本昌老先生彻底颠覆了济公的形象。他这个角色李保田来演,想必也好。还有郝蕾,也能演,但会演谁呢?还真想不出。我还想让袁泉来演谁,她大方又美丽。
辛芷蕾以前的角色一直很冷,挺喜欢她这款,阴晴捉摸不定,喜欢拿眼睛藐人。据说连站位、脖子转到几度角,都要具体听从导演的指示。还真是当大荧幕电影来拍。
王家卫终于甩掉了一贯的爵士,剧中插有几十首老歌,成了新写实主义,不惜插播纪录片片段。
《花样年华》《一代宗师》里那样的收敛、辗转、兜兜转转,全不见了,统统扔掉,重新来过。
黄河路上小卖部的小老板眼睛里都是戏,整日白相,讨好这个讨好那个,小市民飞短流长的……他每每看见飞奔着走出来的汪小姐,眼睛痴痴钝钝的。汪小姐既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明月光,也是他一生攀不上的朱砂痣,可是他才不自卑呢。李李在他档口用一百元买一包摩尔,说一句不用找了,他可以快活一整天……典型的小市民精神,易如满足,心静而安就是良辰,整日将“可怜的唻”挂在嘴上,深觉自个极度精明,活在一贯的自洽里。
《繁花》里里外外,都是人性。
会错意的玲子一直挟恩而骄,实则内心深处患得患失。一碗泡饭,几碟家常小菜,宝总每次来,吃得津津有味。对于宝总,玲子身上更多的大约投射着家姐的温馨吧。
玲子也好,汪小姐也好,不过是宝总生命中的一个个贵人。有情有义的他,也在尽量报答着,仅此而已。
葛老师作为一名独居老人,放租房屋无数。他的那些房客们,各有各的意难平。
困居一室的画家,勤勤恳恳画着玲子肖像。或许,他的单相思,可成就出一张张名画,但,那也不过是死后哀荣的事了。
另一位史老师,端庄体面优雅,一日日等着心仪之人前来作客。当她失望着,闭门独唱《锁麟囊》,好不惊艳。王家卫匠心独运,将她的那一爿卧室装扮成春花十万如梦里,插瓶中鲜花不绝,这一日姜花,那一日紫阳花……秋去春来,她一如既往收拾得得体娴雅。等待的人,从不曾赴约。
各人内心的一根刺,始终拔不出。
整部剧,光影,时空转换,剪辑,没有哪个细节做得不细腻。王家卫不仅偏爱运用镜子进行虚实对比,他还专拍人物侧颜,凸显明暗参差之美。一直被温暖的栗色光所包围,人在其中充满着神性。
三十集,拍了三年,不包括前期数年准备。五六十首老歌的版权,逐一签下,想想都头痛……
沉住气,慢慢来。任何一种职业所具备的高素质。
阿宝伫立空无一人的老火锅前,怀念从前喜欢临帖、爱打棋谱、阅读《飘》的女孩雪芝,一门之隔便是这女孩的灵堂……这几秒的剪辑切换,令人心惊。
好的艺术,根子上,总归是人的投射。“你并不是我,又怎能了解……”,王菲《执迷不悔》似可贯穿整剧基调。原来人人各自有情有义着,他们却不曾得到过点滴。悲剧,总有净化人心的力量。
有一场戏放在桃江路普希金雕像旁。无人暗夜,路灯昏黄,影影绰绰中,法桐叶子鸟一样起伏……这种文学符号的运用,令所有50后、60后、70后心旌摇曳。遥远的1990年代,谁不曾读过普希金?独特的王家卫美学。
人生烦难,偶尔看剧透口气。
抱着“要啥自行车”的心情看《繁花》,不曾想,王家卫却给了我们整座迪士尼。
(米肖)
【橙笔记】观剧沉住气,慢慢来
安徽商报
张雪子
2024-01-15 09:57:45
一部《繁花》,坊间争说。
王家卫以一己之力拉高电视剧的品位。服化道制作运用了电影的标准,还原了什么叫声光艺术。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原本已成黑白,他硬是还原成彩色叙事。
不过是借小说的壳浇自己的块垒,无论王家卫,抑或编剧秦雯。秦雯的高水准延续着《我的前半生》一贯的灵气。小说就是个壳子而已。
国内编剧界,动辄百万千万的报酬,秦雯才是货真价实的头牌,也是国内电视剧界的清风明月。
马伊琍的表演颇有寸度,一个小店老板娘的精刮背后,遍布不为人知的辛酸。每每掐准宝总来,也不过抢着去消费一个手链一枚戒指而已,总在“提款机”匆忙离去中奋力递上几张待签的单子。这些不过是些小钱而已,她不时喜滋滋藏着蜜似的。这岂能比得了李李之流呢,来头大,一踏上著名的黄河路,注定一个传奇,也不过是一位掮客,仿佛深不见底。
李李是要挣大钱的,用脑子,不是用解开的一粒扣子。
汪小姐凭借蓬勃的生命力,尚且留住了一股清气,不失为从小吃泡饭长大的虹口女孩。爷叔作为一名有腔调的厉害角色,因投机倒把罪刚自监狱放出,他是被时代耽误的——你看他带阿宝去做那几身行头,其派头,既新且旧,给老裁缝那笔丰厚报酬,颇有一点杜月笙的派头,明则低调,实则张狂。
阿宝年轻的身体里住着爷叔的灵魂,他是借尸还魂,不服老,要大干一场。改革春风吹满地,然后就出来了乡镇企业家范总,这个范总不过是李李的一个道具,用来钓宝总的一个小鱼饵而已,他明知自己不重要,但还是遭不住这虚假的恩宠,一边诚惶诚恐与海宁皮草小王子魏总周旋,一边打着小算盘,趁机涨阿宝的价。这种人注定走不远,无论做人、做生意,丢了信义,没有讲头了。
游本昌老先生彻底颠覆了济公的形象。他这个角色李保田来演,想必也好。还有郝蕾,也能演,但会演谁呢?还真想不出。我还想让袁泉来演谁,她大方又美丽。
辛芷蕾以前的角色一直很冷,挺喜欢她这款,阴晴捉摸不定,喜欢拿眼睛藐人。据说连站位、脖子转到几度角,都要具体听从导演的指示。还真是当大荧幕电影来拍。
王家卫终于甩掉了一贯的爵士,剧中插有几十首老歌,成了新写实主义,不惜插播纪录片片段。
《花样年华》《一代宗师》里那样的收敛、辗转、兜兜转转,全不见了,统统扔掉,重新来过。
黄河路上小卖部的小老板眼睛里都是戏,整日白相,讨好这个讨好那个,小市民飞短流长的……他每每看见飞奔着走出来的汪小姐,眼睛痴痴钝钝的。汪小姐既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明月光,也是他一生攀不上的朱砂痣,可是他才不自卑呢。李李在他档口用一百元买一包摩尔,说一句不用找了,他可以快活一整天……典型的小市民精神,易如满足,心静而安就是良辰,整日将“可怜的唻”挂在嘴上,深觉自个极度精明,活在一贯的自洽里。
《繁花》里里外外,都是人性。
会错意的玲子一直挟恩而骄,实则内心深处患得患失。一碗泡饭,几碟家常小菜,宝总每次来,吃得津津有味。对于宝总,玲子身上更多的大约投射着家姐的温馨吧。
玲子也好,汪小姐也好,不过是宝总生命中的一个个贵人。有情有义的他,也在尽量报答着,仅此而已。
葛老师作为一名独居老人,放租房屋无数。他的那些房客们,各有各的意难平。
困居一室的画家,勤勤恳恳画着玲子肖像。或许,他的单相思,可成就出一张张名画,但,那也不过是死后哀荣的事了。
另一位史老师,端庄体面优雅,一日日等着心仪之人前来作客。当她失望着,闭门独唱《锁麟囊》,好不惊艳。王家卫匠心独运,将她的那一爿卧室装扮成春花十万如梦里,插瓶中鲜花不绝,这一日姜花,那一日紫阳花……秋去春来,她一如既往收拾得得体娴雅。等待的人,从不曾赴约。
各人内心的一根刺,始终拔不出。
整部剧,光影,时空转换,剪辑,没有哪个细节做得不细腻。王家卫不仅偏爱运用镜子进行虚实对比,他还专拍人物侧颜,凸显明暗参差之美。一直被温暖的栗色光所包围,人在其中充满着神性。
三十集,拍了三年,不包括前期数年准备。五六十首老歌的版权,逐一签下,想想都头痛……
沉住气,慢慢来。任何一种职业所具备的高素质。
阿宝伫立空无一人的老火锅前,怀念从前喜欢临帖、爱打棋谱、阅读《飘》的女孩雪芝,一门之隔便是这女孩的灵堂……这几秒的剪辑切换,令人心惊。
好的艺术,根子上,总归是人的投射。“你并不是我,又怎能了解……”,王菲《执迷不悔》似可贯穿整剧基调。原来人人各自有情有义着,他们却不曾得到过点滴。悲剧,总有净化人心的力量。
有一场戏放在桃江路普希金雕像旁。无人暗夜,路灯昏黄,影影绰绰中,法桐叶子鸟一样起伏……这种文学符号的运用,令所有50后、60后、70后心旌摇曳。遥远的1990年代,谁不曾读过普希金?独特的王家卫美学。
人生烦难,偶尔看剧透口气。
抱着“要啥自行车”的心情看《繁花》,不曾想,王家卫却给了我们整座迪士尼。
(米肖)
一部《繁花》,坊间争说。王家卫以一己之力拉高电视剧的品位。服化道制作运用了电影的标准,还原了什么叫声光艺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原本已成黑白,他硬是还原成彩色叙事。不过是借小说的壳浇自己的块垒,无论王家卫,抑或编剧秦雯。秦雯的高水准延续着《我的前半生》一贯的灵气。小说就是个壳子而已。国内编剧界,动辄百万千万的报酬,秦雯才是货真价实的头牌,也是国内电视剧界的清风明月。马伊琍的表演颇有寸度,一个小店老板娘的精刮背后,遍布不为人知的辛酸。每每掐准宝总来,也不过抢着去消费一个手链一枚戒指而已,总在“提款机”匆忙离去中奋力递上几张待签的单子。这些不过是些小钱而已,她不时喜滋滋藏着蜜似的。这岂能比得了李李之流呢,来头大,一踏上著名的黄河路,注定一个传奇,也不过是一位掮客,仿佛深不见底。李李是要挣大钱的,用脑子,不是用解开的一粒扣子。汪小姐凭借蓬勃的生命力,尚且留住了一股清气,不失为从小吃泡饭长大的虹口女孩。爷叔作为一名有腔调的厉害角色,因投机倒把罪刚自监狱放出,他是被时代耽误的——你看他带阿宝去做那几身行头,其派头,既新且旧,给老裁缝那笔丰厚报酬,颇有一点杜月笙的派头,明则低调,实则张狂。阿宝年轻的身体里住着爷叔的灵魂,他是借尸还魂,不服老,要大干一场。改革春风吹满地,然后就出来了乡镇企业家范总,这个范总不过是李李的一个道具,用来钓宝总的一个小鱼饵而已,他明知自己不重要,但还是遭不住这虚假的恩宠,一边诚惶诚恐与海宁皮草小王子魏总周旋,一边打着小算盘,趁机涨阿宝的价。这种人注定走不远,无论做人、做生意,丢了信义,没有讲头了。游本昌老先生彻底颠覆了济公的形象。他这个角色李保田来演,想必也好。还有郝蕾,也能演,但会演谁呢?还真想不出。我还想让袁泉来演谁,她大方又美丽。辛芷蕾以前的角色一直很冷,挺喜欢她这款,阴晴捉摸不定,喜欢拿眼睛藐人。据说连站位、脖子转到几度角,都要具体听从导演的指示。还真是当大荧幕电影来拍。王家卫终于甩掉了一贯的爵士,剧中插有几十首老歌,成了新写实主义,不惜插播纪录片片段。《花样年华》《一代宗师》里那样的收敛、辗转、兜兜转转,全不见了,统统扔掉,重新来过。黄河路上小卖部的小老板眼睛里都是戏,整日白相,讨好这个讨好那个,小市民飞短流长的……他每每看见飞奔着走出来的汪小姐,眼睛痴痴钝钝的。汪小姐既是他可望不可即的明月光,也是他一生攀不上的朱砂痣,可是他才不自卑呢。李李在他档口用一百元买一包摩尔,说一句不用找了,他可以快活一整天……典型的小市民精神,易如满足,心静而安就是良辰,整日将“可怜的唻”挂在嘴上,深觉自个极度精明,活在一贯的自洽里。《繁花》里里外外,都是人性。会错意的玲子一直挟恩而骄,实则内心深处患得患失。一碗泡饭,几碟家常小菜,宝总每次来,吃得津津有味。对于宝总,玲子身上更多的大约投射着家姐的温馨吧。玲子也好,汪小姐也好,不过是宝总生命中的一个个贵人。有情有义的他,也在尽量报答着,仅此而已。葛老师作为一名独居老人,放租房屋无数。他的那些房客们,各有各的意难平。困居一室的画家,勤勤恳恳画着玲子肖像。或许,他的单相思,可成就出一张张名画,但,那也不过是死后哀荣的事了。另一位史老师,端庄体面优雅,一日日等着心仪之人前来作客。当她失望着,闭门独唱《锁麟囊》,好不惊艳。王家卫匠心独运,将她的那一爿卧室装扮成春花十万如梦里,插瓶中鲜花不绝,这一日姜花,那一日紫阳花……秋去春来,她一如既往收拾得得体娴雅。等待的人,从不曾赴约。各人内心的一根刺,始终拔不出。整部剧,光影,时空转换,剪辑,没有哪个细节做得不细腻。王家卫不仅偏爱运用镜子进行虚实对比,他还专拍人物侧颜,凸显明暗参差之美。一直被温暖的栗色光所包围,人在其中充满着神性。三十集,拍了三年,不包括前期数年准备。五六十首老歌的版权,逐一签下,想想都头痛……沉住气,慢慢来。任何一种职业所具备的高素质。阿宝伫立空无一人的老火锅前,怀念从前喜欢临帖、爱打棋谱、阅读《飘》的女孩雪芝,一门之隔便是这女孩的灵堂……这几秒的剪辑切换,令人心惊。好的艺术,根子上,总归是人的投射。“你并不是我,又怎能了解……”,王菲《执迷不悔》似可贯穿整剧基调。原来人人各自有情有义着,他们却不曾得到过点滴。悲剧,总有净化人心的力量。有一场戏放在桃江路普希金雕像旁。无人暗夜,路灯昏黄,影影绰绰中,法桐叶子鸟一样起伏……这种文学符号的运用,令所有50后、60后、70后心旌摇曳。遥远的1990年代,谁不曾读过普希金?独特的王家卫美学。人生烦难,偶尔看剧透口气。抱着“要啥自行车”的心情看《繁花》,不曾想,王家卫却给了我们整座迪士尼。(米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