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下次碰到这种事,该我上了吧。”
“行,下次再有旅客不小心烫伤,你来处理,要牢记处理烫伤五字诀‘冲、脱、泡、盖、送’,遇到烫伤旅客才不会慌。”
在南通开往深圳的k94次列车上,师父周保贵在处理好一名手部烫伤的旅客后和徒弟刘扬交流应急处置心得。
出生于1964年的周保贵1986年退伍进入上海铁路局,1992年至今,他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客运段从事普速列车乘务工作,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用心用情服务旅客,因为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周保贵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称号。今年4月,周保贵就要退休了,这是这位乘务“老兵”的最后一个春运。
周保贵担当的k91/4次列车从南通始发要经过26小时的漫长运行,到达深圳站,短暂休整后,周保贵和其他乘务员将陪伴这趟列车再经过27个小时返回南通,一趟乘务工作一出去就是三天。疫情影响下的三年春运,铁路客流都不是很大,k91/4次列车因为疫情也停运了一段时间,今年是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首个春运,客流比往年明显增多。
徒弟刘扬常问周保贵:“师父,服务有什么技巧?”“哪有什么技巧,你把旅客当做亲人一样对待,用由心而发的真诚善良对待旅客,就能做好服务工作了。”周保贵喃喃细语嘱咐道。刘扬在师父周保贵的指点帮助下,成长进步很快。像刘扬这样被周保贵带出来的徒弟很多,其中还不乏有一些列车长。
“给别人吧,江山代有人才出,光荣先进要传承,来激励后辈吧。”优秀共产党员、班组先进个人等荣誉他总是推之又推。周保贵曾参加过对越反击战,荣立过集体一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历经过苦难生死,现在依然保持着军人本色,早已看淡名利荣辱。
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周保贵聊起多年奋战春运的情景,记忆犹新。从纸质车票到电子客票,从锅炉到电茶炉,从服务25b型车到25g型车,周保贵见证铁路的变迁,为旅客提供亲情服务一干就是37年。作为一名老党员,多年来他用所学一直为旅客用心服务,用初心践行使命,以行动诠释担当,收到旅客表扬无数,共事过的领导同事提起他都竖大拇指。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从青春年少到两鬓染霜,从青涩走向成熟周保贵将自己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铁路事业,已经数不清多少个夜晚枕着铁轨声入睡,多少个节假日坚守在乘务岗位一线。犹记得2014年春节前的一次乘务中,列车行驶在合肥至怀宁间时,周保贵在巡视车厢时,看到一位妈妈抱着一个睡着的孩子蹲在车厢连接处,他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旅客摇头拒绝了。不放心的周保贵旅途中对这对母子重点关注,列车快到九江站时,周保贵发现这名旅客怀中的孩子面色苍白,周保贵意识到不对劲,拿出体温计,测量体温达到39.8摄氏度,迅速联系当班列车长赶到现场,并立即进行广播寻医,因列车医疗条件有限,迅速将该名旅客移交到九江站,正是周保贵的细心为旅客赢得了救治时间。
在37年的工作历程中,几十年如一日工作在乘务岗位上,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有奋斗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更有跟亲人们聚少离多的苦楚。既然选择了铁路这个全年无节假日的行业,就只能愧对家人。“母亲教育我:‘要本分做人,踏实做事。卖啥吆喝啥,干啥要像啥。'常怀感恩之念,无论是参军入伍还是到铁路工作,我都时刻铭记母亲的谆谆教导,争当一名好战士、好员工。”周保贵回忆说。1997年9月,周保贵的母亲病重在床,由于加开临客,当时要跑六天休一天,在家陪伴母亲的时间少之又少。9月13日,周保贵正奋战在暑运一线,突然得到母亲辞世的噩耗,周保贵爱人当时打电话说:“妈妈临终前一直等着你,嘴里说四儿什么时候回来。”周保贵只能哽咽着跪倒在飞驰的列车上与母亲叩首送别。
“只要我在乘务岗位上,就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直到我4月份退休。”周保贵笑呵呵地说。在最后一个春运上,周保贵倾注细心、热情和对铁路浓浓的爱……(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静文 通讯员 吴新毅 徐积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