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作为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神异动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我国几乎所有的文化层中都发现过“龙”形图像、器物,分布范围也极其广泛。
安徽历史悠久,人文厚重,馆藏文物中“龙文物”丰富多彩,它们反映了先民的宇宙观,体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期盼。
■来龙去脉
5000多年前凌家滩玉龙令人惊叹
由安徽博物院联合中国文物报社及全国60多家文博机构举办的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正在安徽博物院老馆东二楼八角亭展厅展出,观众不仅可以通过藏品图片一展看遍全国知名“龙文物”,还可以近距离欣赏安徽博物院70多件龙文物。
根据考古发现,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龙形象,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红山文化。
安徽诸多“龙文物”中,名气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要数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龙了,目前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这件环形玉龙首尾相衔,吻部突出,头部雕出两角,龙须、嘴、鼻、眼部刻画清晰,整件器物生动传神,线条细腻流畅。它强烈而鲜明地表现出中国龙的传统特征,其高超的玉器制作技术令人惊叹。
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500年,凌家滩玉龙也是目前为止巢湖流域发现的最早的玉龙,是安徽发现的早期龙文化元素的代表。
■见龙在田
古代龙的形象可能很“另类”
马头、鹿角、牛耳、蛇身、鹰爪、鱼鳞……这些元素共同组成了今天我们熟悉的龙的样子。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龙的形象也在不断演变,早期龙的形象可能与你想象的不一样。
安徽博物院馆藏龙柄盉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青铜器。曲柄盉是群舒文化最具地域特色的器物之一,是调和酒、水的器具。这件龙柄盉整器素面无纹,仅在柄顶端装饰了龙首。龙首吻部突出,造型非常写意,看起来像是一条小青龙在向盉中探视,不仅让人感叹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和慧心巧思。
同样出自春秋时期,安徽博物院镇馆之宝——龙虎纹鼓座上的龙则威风凛凛,霸气十足。鼓座为圆圈形,器身满饰羽翅纹,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鼓座外壁铸有铭文两周,从铭文看,龙虎纹鼓座是钟离公自用之器,自名凫鼓,是建鼓的一种,在古代常用于战争、祭祀、娱乐等场合。这件鼓座出土于群舒故地舒城九里墩春秋墓,为研究春秋晚期江淮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在安徽博物院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的展厅中,几件安博馆藏不同历史时期的龙纹铜镜集中亮相。最早的龙纹铜镜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作为铜镜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其造型题材的变化与中国龙形象的演变历程一脉相承。从汉代的四乳四灵纹铜镜,到唐代的双龙鸳鸯纹葵形铜镜,再到宋代龙纹铜镜、明代洪武龙纹铜镜……龙的形象由简入繁,由抽象到写实,极具艺术魅力,同时内涵也愈加丰富。
■飞龙在天
安博馆藏“龙袍”华美非常
宋人对前代各种龙形象做出总结归纳,并提出了完整的画龙规范,蛇身、兽首、有爪、有须的中国龙形象逐渐得以固定,并沿着垄断化的宫廷龙和多样化的民间龙两条线索发展。
安徽博物院馆藏的多件清代官窑瓷器精品,让观众有机会一睹“宫廷龙”的风采。其中一件清代“五彩云龙纹碟”烧制于康熙年间,盘底部落款“康熙年制”。康熙五彩是中国传统彩瓷的顶峰,这件五彩云龙纹碟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的精品之作,非常珍贵。
安徽也有龙袍?在安徽博物院老馆东二楼八角亭展厅里,一件光彩夺目的“龙袍”格外引人瞩目,它的大名是“紫绫绸夹箭袍”。圆领、右衽、马蹄袖、裾四开,其前胸、后背、衣襟内、左右两肩各绣有一条正龙,两膝前后各绣有一条升龙,周身绣有五色云、鹤、寿、蝠、暗八仙等纹样,下摆绣有海水江崖纹。
安徽博物院策展人陈程介绍,这件“紫绫绸夹箭袍”征集于徽州地区,它的主人是谁目前还是个谜。清代皇帝龙袍由清廷造办处制作。江南三大织造局(江宁、苏州、杭州)织造好龙袍布料,运入宫廷,由衣作局裁剪缝纫。“皇帝的龙袍一般以明黄色、杏黄色、酱色为地。这件夹箭袍为紫红色地,通身以平金绣出纹样,应该是清晚期亲王所穿蟒袍。”
细心的市民可能会发现,这件袍上龙为五爪。古装剧里不是说蟒是四爪?陈程介绍,自古以来龙备受欢迎,两宋以后,民间使用龙纹图样的现象屡禁不止,统治者不得不采取妥协的办法,重新规定宫中龙纹画五个爪,大臣以下使用龙纹只能三个爪或四个爪。明清两代在名称上又加以变通,四爪称为蟒。到了清代,甚至仅规定绣有十二章纹的龙袍才是皇室专属,清代晚期已经蟒、龙不分。
■龙腾四海
古人生活里龙无处不在
在数千年的文明历程中,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已经渗透到文化、习俗的方方面面。人们划龙舟、祈龙雨、舞龙灯,在器物上雕刻或绘制龙,在建筑上装饰龙,在文学典籍和书画作品中,也常常有龙的身影出现。
在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的展厅里,出自我省不同地区的几件玉龙带钩精美大气。带钩是古代贵族、文人、武士系腰带的挂钩,起源于西周礼制,一般为男性使用,带有龙元素的玉带钩更是身份的象征。
另一件镂空双龙纹霞帔坠曾经是安徽博物院江淮撷珍展厅的C位展品。霞帔是宋代妇女礼服中的重要装饰,系在霞帔底部,使其能够平展的下垂,质地以金银为多。这件镂空双龙纹霞帔坠呈心形,用两片金叶子捶压合成,中间镂刻首尾相对的双龙纹,龙尾部上卷,顶端有一孔,用来穿系佩挂。它的大小可以托在掌上,却采用了锤揲、透雕、焊接、线刻、压模等多种金银器加工技法,金光璀璨,极其精美,是安徽博物院备受欢迎的明星展品。
安徽古人生活中,处处有龙的身影。在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中,市民可以看到徽州古建筑上的清代木雕龙纹雀替,书房里的清代龙纹端砚、清代螭龙纹印章,厅堂里的盘金龙纹红呢椅披,还有白玉龙耳杯、白玉镂雕龙纹炉顶等各种龙文物。徽墨中龙的形象也十分多见,安博馆藏“詹正元制超顶烟”髹金国宝龙纹柱形墨、汉玉提梁龙形墨、夔龙玦墨都是墨中精品。喜欢夔龙玦墨的市民现在有机会把它“带回家”,安徽博物院文创商店近期还推出了夔龙玦墨黑巧克力棒,市民有机会亲口尝一尝“夔龙玦墨”的味道。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文 王士龙/摄 部分图片由安徽博物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