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过大年 “龙”主题展成爆款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春雨 分享到 2024-02-18 14:25:10

甲辰龙年春节期间,合肥各博物馆都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精品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博物馆里过大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共有7.5万人次走进安徽博物院,同比增长156.54%,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总参观量达4.7万人次。

■安徽博物院

年轻观众成参观主力军

春节期间,安徽博物院上新6个精品展览,推出49场文化活动,将龙年氛围感拉满,吸引了大量省内外观众来博物馆里过大年,感受浓浓年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安徽博物院了解到,2月10日至2月17日,共有7.5万人次走进安徽博物院,同比增长156.54%。游客以安徽及周边省为主,省外游客以江苏、浙江、山东等三省最多,约占外省观众的39.9% 。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成参观主力军,占比53.66%。      

龙年看龙展,“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大联展”里人潮如织,人们饶有兴致地观看龙文物,感受中国龙文化的博大精深。龙元素文物唱主角,新石器时代凌家滩玉龙、春秋龙虎纹鼓座、战国玉龙凤佩、清代詹正元国宝墨等成为“龙年宠儿”,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打卡。 

此外,“天成之姿——明式家具美学展”中特设“第一把交椅”“书房”“卧榻”互动区,许多观众选择在这里拍一张有调性、有韵味的“全家福”。七年来首展的唐伯虎真迹也是吸睛十足,让“日月光华——南京博物院藏明代文物展”热度持续走高。

文化活动受众约3.4万人次

春节期间,安徽博物院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元、年味十足的活动49场,总受众约3.4万人次。“祥龙瑞彩 喜庆新年”大型龙年主题心愿墙上写满了新年的祝福与祈愿。“龙行中华”新春装置前合影人群络绎不绝。

大年初一,“新春院长送祝福”活动持续开展,为新年首批观众送上新年礼物与祝福。特邀留学生团体走进博物馆,欢乐过大年,他们参观展览、学习书法以及木板拓印,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传统习俗,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龙年说龙·寻龙诀” “创意舞龙手工”“年年有余迎财神”“新春剪纸手工”等活动,让观众在手工体验中感受浓浓春节氛围。

春节假期,安徽博物院一线员工和志愿者坚守岗位,提供人工讲解服务165批次,受益7000余人次(讲解员84批次,志愿者69批次,小讲解员12批次)。志愿者服务总长587.5小时,受益人数超6万人次。

■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

丰富文化“大餐”天天不重样

这个春节假期,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里主题展览、趣味游戏、非遗年俗……流淌的浓浓年味,吸引市民游客纷纷走进馆中“享用”丰富的文化“大餐”。年初一至初八,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总参观量达4.7万人次,提供免费讲解服务141次,志愿服务128小时,开展社教活动18场。

春节期间,两馆正在展出的展览有5个,“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行走在故宫的安徽人”专题展览等备受欢迎。市民王先生带着家人来安徽名人馆看“龙行中华——甲辰龙年生肖文物图片联展”。 “我女儿正好属龙,龙年春节看‘龙’展,寄托着我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祝福,非常有纪念意义。”

“耶,投中了!”“渡江战役历时多少天胜利结束?”“回答正确!”渡江战役纪念馆里,趣味飞镖答题赛现场妙趣横生,氛围紧张又生动。迷宫送情报、数字华容道等新年智力挑战活动,让观众直呼过瘾。年俗体验区,观众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印刷集“渡江”元素和龙年元素为一体的滚印年画,把“吉祥喜庆”的美好寓意带回家,为传统祈福的年画赋予新时代的内涵。

安徽名人馆推出了一系列精彩文化活动。年初一至初八,每天不重样,天天有惊喜。在这些活动中,市民游客可体验非遗木版画、投壶等传统技艺,还可以参与油纸伞、彩色沙漏等手工制作,更有曲艺比拼、生肖抢答等知识竞赛,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度过一个幸福中国年。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通讯员 张秋红 李涵  图片由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提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