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条!安徽创优营商环境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3-01 13:31:22

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近日正式出台《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提升举措共100条,分为18个部分。其中,围绕开办企业等17个重点指标领域,提出95条提升举措。我省要求各地各部门持续对标一流水平推进改革创新,持续聚焦企业期盼优化为企服务,加强数字赋能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连续五年推出700余条提升举措

安徽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2019年至2023年,我省连续5年推出700余条提升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我省营商环境改善。今年年初,我省结合贯彻国家及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结合借鉴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先进地区典型经验、有效做法,结合解决难点堵点提升服务企业群众质效,征求吸纳行业商协会、企业意见建议,制定出台了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2024版)。

提升举措共100条,分为18个部分。其中,围绕开办企业等17个重点指标领域,提出95条提升举措。此外,围绕综合提升领域,提出5条举措。

在企业开办注销领域,我省今年将深化企业开办注销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围绕为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着力深化市场准入、准营和退出等“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重点推进企业信息变更、开办餐饮店、企业注销登记等“一件事”。

今年我省还将依托电子营业执照建设经营主体“身份码”。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以安徽码为载体,建设经营主体“身份码”,制定数据归集标准,全量归集企业登记注册、行政许可、事中事后监管等信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安徽网站向社会展示,不断提升企业信息透明度。

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今年我省还将开展强制清算“府院联动”改革试点。深入探索个体工商户“强制注销”改革,深化“一屏注销”。

全省全口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

提升举措注重体现提速提效。部分举措较上年明确提出更高效率、更优效果的要求。在获得电力领域,我省将推广不停电作业技术,扩大“零计划停电”示范区范围,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实施频繁停电典型问题专项整治。落实供电可靠性管制机制,规范公布停电、供电基础设施供应质量、可靠性和可持续性等信息。全省全口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城网、农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977%、99.93%,进一步缩短城网、农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我省今年还将全面实现电子证照与实体证照同步签发,及时开展失效电子证照清理。

全面推行登记事项全省同标

在不动产登记领域,我省将推行绿色不动产登记模式。全面推行登记事项全省同标,推动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合同和电子证书(证明)应用。同时,推行智能审核和“全程网办”,进一步提升登记所需信息嵌入式实时共享水平,实现办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增值税、契税、司法判决、信用、商品房网签备案、存量房网签等电子材料、电子证照调取应用,提升不动产登记无纸化水平。

深化不动产登记集成服务,今年我省将优化“带押过户”“继承登记”“二手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住房贷款”“新生入学”等“一件事”办理流程。因地制宜推广“十五分钟登记服务圈”模式。推进“金融信贷+抵押登记”一件事改革,打通省不动产登记一窗云平台和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推进不动产登记与金融服务协同,实现全省全覆盖、抵押登记“一次不用跑”。

深化不动产登记“带押过户”改革,今年我省将加快实现“带押过户”业务跨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办,覆盖工业、商业等各类不动产。

在纳税领域,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提升纳税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推广数字化电子发票,通过“去介质”“自动赋码”“智能赋额”进一步便利发票服务,降低办税成本。

健全政务诚信监测预警体系

提升举措还体现协同联动,体现难点堵点攻坚。例如,推动建立长三角区域政府采购供应商统一注册标准,充分利用经营主体注册信息,为供应商提供高效服务。针对企业反映较多、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问题,提出相应工作举措。实行处罚决定、信用修复、合规提示“三书同达”,帮助经营主体解决“信用修复难”问题,促进合规诚信经营发展。建立健全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联审机制,统一规范办理要求,最大限度便利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运营。

在市场监管领域,我省今年将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助企行动。持续清理规范用水、用电、用气、用网等领域收费,推动明码标价,严厉查处违规收费行为。深化电视“套娃”收费等问题治理。

今年我省还将深入推进政务诚信治理。健全政务诚信监测预警体系,完善“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深入开展惠企政策、招商承诺未兑现,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等集中整治,加大企业投诉办理力度。

在综合提升领域,今年我省将进一步深化开发区赋权发展。推动完善开发区赋权相关立法,破除赋权障碍,保障赋权于法有据。探索建立“可收可放”的管理机制,增强赋权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

提升举措还明确,营造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氛围。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蓄意炒作、造谣抹黑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等行为。健全相关举报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