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安徽明确提出,要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建设世界一流企业。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告诉记者,安徽将紧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标,围绕创新、“智造”、服务、人才、文化、资本、开放七大生态建设任务,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面提升,奋力开创全省“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
2023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坚持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强省。陈军介绍说,安徽汽车产业规模快速攀升。去年全年汽车产量249.1万辆,居全国第2位,同比增长48.1%,占全国比重8.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居全国第4位,同比增长60.5%,占全国比重9.1%。汽车出口114.7万辆、增长80.1%,占全国比重23.4%。
尤为重要的是,发展质效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体系加快完善。汽车业增加值增长33.9%,增幅创2010年以来年度新高,为全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26.4%、居41个行业大类之首。截至2023年底,全省充电桩保有量45.2万个,全年新增19.5万个。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63.1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5.3%,2023年新增新能源汽车26.2万辆,新增渗透率为27.4%。
“2024年,安徽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再上新台阶。”陈军介绍,一是强化创新引领。高效运营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加快研发创新、场景挖掘、技术产品孵化和产业化。围绕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检验检测能力。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深化地区间分工协作和错位发展。提升整车生产能力。推动皖北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加快突破。三是支持企业发展。精准服务整车企业,支持汽车“皖军”做强做大。持续推进整零协同,引导汽车零部件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车企有序扩大产品出海、产能出海。四是推动试点示范。申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中安能源公司推进通用储充换一体站建设。加快换电团体标准制定。探索开展车网互动、智能驾驶测试等试点示范。五是夯实产业支撑。省市协同实施精准招引,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创新市场化引才支持举措,上线汽车人才供需平台,加快打造产业创新人才高地。推进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主题基金落地运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专属融资支持。
大城市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军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2024年,将从兜牢筑实民生底线出发,注重普惠性、加强兜底性、突出可行性,集中资源向困难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倾斜,扎实推进2024年民生实事,让党委政府“办的事”精准对接群众“盼的事”。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加快合肥市、黄山市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试点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
安徽将深化产教融合试点建设。持续完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体系,建设培育省级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标准,孵化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产教融合改革的领军企业。实施“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应用型本科和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训水平,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实习实训、产品中试、技术研发等。
同时,促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政策,推动复旦儿科医院安徽医院、上海六院安徽医院高质量稳定运营,其他项目按照既定节点加快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早建成早见效。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刘媛媛 实习生 潘美玉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