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女性力量从未缺席,她们的光芒闪耀而坚定。温柔、勇敢、率真、飒爽,每一个她,都不一样。女运动员、女警官、女科技工作者……她是绕指柔,亦是百炼钢。无数个她,顶起半边天。或许我们与这些堪称佼佼者的女性交集不多。但她们正在做的事却真实地改变着当下。这些身处各行各业的杰出女性,以及她们所折射出的当代女性群像,便会一次次地证明:中国女性所具备的韧劲与力量,一如几十年前所说的:“妇女能顶半边天。”
散打世界冠军朱海兰:“想为自己赢一次”
“哈!哈!哈!”叫声中透着一股狠劲的95后女孩朱海兰,一脚踢出又抡上一拳,出拳疾如旋风。上午的训练已经持续了2个多小时,汗珠从她的额头滴到地上。她坐下喘着气,松开绑在手上的拳套,脑子里还在快速“回放”刚才的动作。在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散打训练馆里,朱海兰趁着宝贵的休息时间,抓紧对刚才的训练进行复盘。
一天1440分钟里,能打破多少束缚?朱海兰相信,破茧成蝶的机会就藏在每一次训练中。2011年6月,家住肥西县官亭镇的朱海兰从官亭中学进入合肥市拳击队训练。一年后,她代表合肥市参加全省青少年拳击锦标赛。然而,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赛的朱海兰就遭遇左手受伤抬不起来,面对意外情况她沉着冷静,赛场上仅凭一条手臂完成一次次痛快的反击,最后拿下冠军。
单手拿下的全省冠军,让安徽省散打队看到了朱海兰的潜质,“拳击是用拳进攻,而散打有拳、腿、摔三种,刚进队的时候,对另外两种招法完全空白,别人在练技术,我却要从基本功练起。”朱海兰觉得,她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才能证明自己。11年时间里,看着身边的师姐师妹都拿到了冠军,自己却总是一次次与冠军擦肩而过,她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不适合练散打?要不然放弃这行算了?在教练和队友们的鼓励下,朱海兰决定坚持一下,再拼一把。
“进队这么多年来,她从来都是练得最刻苦、最勤奋的那个。”在队友的眼里,赛场上的朱海兰是英姿飒爽的女中豪杰,生活中的她更像是个心思细腻的“小女生”。一次次挫败、一次次重新再来,2023年,朱海兰迎来了自己散打生涯的“高光时刻”。凭借着强大的拳击基础以及主攻的摔法,朱海兰一举拿下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个人比赛冠军。
“如果想进前三,或许可以凭运气,但如果想拿第一,就必须靠实力,我就想拿下世界冠军,为自己赢一次。”北京时间2023年11月20日凌晨,在美国沃斯堡市举行的第十六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女子散打70公斤级的比赛中,朱海兰一上场势如破竹,以绝对优势先后击败了突尼斯、土库曼斯坦的选手,斩获冠军。
在朱海兰看来,散打是一项斗智斗勇的运动,它需要练习者敢于尝试创新,勇于追求突破。“一开始看到对方出拳下意识就想躲,后来不断练速度、练对抗,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和恐惧,站在赛场上也更加有胆量、有信心了。”朱海兰告诉记者,控制好比赛心态很重要,不计较一时的得与失,拿出自身实力去战胜对手。现在的她,已经可以笑着回忆成长中的苦与乐,真正有了世界冠军的风范。
“女性可以做很多事情,不应该被定义成某种模样。”爱运动是她,爱生活也是她。身上的伤痕是拼过的见证,她坚信唯有热爱才会坚持。现在的朱海兰,正全力备战今年和明年的比赛,迎接下一个全新的挑战。
反诈警花“小霜警官”:智勇双全“圈粉”600万
在电影《巨额来电》中,卧底警花矫健的身手、飒爽的英姿,与诈骗团伙斗智斗勇瞬间“圈粉”。在安徽合肥,“小霜警官”同样巾帼不让须眉。从刑警到粉丝量达600多万的反诈警花,从一对一解决报案群众的问题,到通过视频宣传阻止成千上万群众受骗,这是来自合肥市肥西县公安局政工监督室三级警长陈霜的蝶变。
“如何安全退税?记住这几点不容易被骗:短信发来网址链接退税的,一律删掉……”3月4日中午12点多,陈霜依旧在忙碌,最近她的视频账号后台收到不少网友反映退税问题。她准备创作一期关于退税安全的短视频,提醒大家不要上当,“发布越及时,越多一个人刷到我的视频,就能最大程度减少被骗的几率。”
一盏补光灯,一台三脚架、一部手机,就是她创作视频的全部装备。为什么想到用拍视频宣传反诈,源自她刑警队的工作经历。“看到大爷大妈辛苦攒下的养老钱全被骗光了,真的很心痛。”因为接到过太多报案群众的求助,陈霜开始尝试着把反诈知识拍成视频,从源头上帮助群众守好“钱袋子”。以真实案例为灵感,陈霜投稿了第一条短视频,播放量高达100多万,这给了她继续做下去的勇气。“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到免于受骗了,那这件事就是有意义的。”
最开始,做视频对于陈霜来说不是一件易事。在繁忙的本职工作之余,她加班加点创作,研究分析电诈规律特点,思考识诈防诈的有效办法。从构思选题到打磨文稿、拍摄剪辑,一条精心制作几十秒的视频要花费她不少工夫。“自己写、自己拍、自己剪,有时还要一人分饰三角。” 高发的诈骗案件、回应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等,都是陈霜视频创作的素材来源。运用情景短剧、双簧表演等创意,结合各种自带流量的“互联网梗”,陈霜创作了一批接地气的短视频,吸引网民互动分享,达到人人防范电诈、全民参与反诈的效果。
通过分析案件陈霜发现,在刷单兼职骗局中,被骗的很多都是初入社会的大学生,“骗子抓住他们想赚钱的心理,先给你小额返佣金,再让你大额投入后,钱就无法提现了。”通过短视频进行反诈普法宣传,能更好地面向年轻群体普及。几年时间,陈霜创建的警务自媒体账号“小霜警官”已推出原创反诈、普法、便民短视频作品500余篇,总粉丝量超过600万,全平台播放量超50亿。轻松活泼的《小霜警官换证vlog》、结合热剧热梗的《一盔一带,安全常在》《杀猪盘的爱情要不得》等多个“爆款”视频,深受广大网友的喜爱。
“经常有网友给我留言,因为看了我的视频,免受上当受骗之苦。”陈霜觉得,这就是她坚持下去的动力。从警13年,侦查破案当过刑警,走村入户做过社区警。看似柔弱,实则倔强。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服务百姓耐心热心,她是群众眼中那个爱笑亲和的“陈警官”,也是屏幕前那个才思敏捷、充满正能量的“小霜警官”。未来她将在反诈宣传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人造太阳”大科学工程质量管理团队:“科学女团”岛上逐“日”追光
在合肥有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的小岛,它三面环水被大家称之为“科学岛”,这里是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所在地。岛上500余名追光的女科学家们正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巾帼行动”,用青春和热血浇灌“夸父逐日”的梦想,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巾帼智慧。
作为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综合办主任,也是“人造太阳”大科学工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人,黄素贞和她的团队一起见证了这里的每一个历史瞬间。她们与科学岛上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一起“种太阳”,一起看着“小太阳”不断突破自我、茁壮成长。
“像‘人造太阳’这样的重大项目,质量管理十分‘苛刻’”。将极限的质量要求严格落实到“人造太阳”的每一项科技攻关、每一个建设环节和每一道操作工序上,这就是黄素贞和她的质量管理团队最重要的职责。
“如果你看过电影《流浪地球》,一定对那个为地球提供流浪宇宙动力的‘行星发动机’不陌生,它就是核聚变反应堆,与我们的‘人造太阳’装置原理相同。”黄素贞说,要想点燃它,让它稳态运行,需要同时实现极高电流、极强磁场、超高真空、上亿度高温以及零下269度低温等极端条件,这使得“人造太阳”建设和运行充满巨大挑战。
例如,超导线圈上导体与冷质输运管的焊接,参与焊接的两种导管壁厚仅2毫米,要求全焊透的同时还要控制焊接温度,以避免损伤比头发丝还细的超导线,一旦失误就可能带来价值上亿元磁体报废的严重后果。质量管理团队与工程师、工匠们协力攻关,开展百余次焊接实验,开发了一套非连续控温焊接工艺,最终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此外,团队还创新性提出“匠心聚合,质量极限”的大国重器质量管理模式,确保了技术固化,解决了研制过程质量波动的问题,有力提升了“人造太阳”装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6年,我国与多个国家共同建设“人造太阳”ITER项目。大科学工程质量管理团队负责质量把控的导体、校正场线圈等核心部件制造任务,实现了100%按进度高质量产品交付。
“也许是工作性质使然,团队中60多位核心成员大多是女性。”这是一支以青年女性为主体、长期活跃在磁约束核聚变大科学工程建设和研究一线的团队,她们与科学家、工程师、工匠们团结协作,为托卡马克大科学工程高质量建设、运行和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保驾护航。在重大课题的质量把关和协调沟通中,女性细腻、耐心、坚韧的性格优势与智慧体现得淋漓尽致,为严肃紧张的科研工作带来一抹柔和的色彩。2023年3月24日,团队获得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黄素贞在表彰大会上作为代表发言。那一天,她特意佩戴了研究所的所徽,“这里有我们的事业,这里也是我们的骄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吴梦君/文 任逸玮/摄 部分图片由合肥市妇联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