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临近,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把目光聚焦到消费维权上来。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保春在接受安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法商家“傍名牌”,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他建议开展严厉打击“傍名牌”误导消费者购买,维护消费者权益专项行动。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迅速获取利益,采取“傍名牌”等不正当手段,误导消费者消费,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损害了品牌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对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构成了威胁。”作为一名企业界的代表,潘保春表示,“傍名牌”行为是通过模仿知名品牌的名称、标志或设计等元素,误导消费者认为其与正品品牌有某种关联,甚至让消费者认为其就是正品品牌产品。
他认为,“傍名牌”产品往往在品质、性能、安全性等方面与正品存在较大差异,消费者在购买“傍名牌”产品时,往往无法获得与正品相同的使用体验和质量保障,甚至可能面临健康和安全风险。
在潘保春看来,“傍名牌”行为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使得不法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市场份额,损害了其他诚信经营企业的利益。同时,这种行为也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对营商环境也有着极大的破坏力。
“‘傍名牌’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不诚信行为,它破坏了社会的诚信体系,损害了社会的公序良俗。如果任由这种行为蔓延,将会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他表示,“傍名牌”行为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违反了我国的多个法律法规。涉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无法获得真实的产品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损害竞争对手合法权益的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因此,开展严厉打击‘傍名牌’的专项行动,已经成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的紧迫任务。同时,也是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有效抓手之一。”潘保春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傍名牌”行为专项打击行动,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他认为,应当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建议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关于打击“傍名牌”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行为的违法性质和处罚措施,为打击“傍名牌”行为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
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傍名牌”行为的执法力度,依法查处相关企业和个人的违法行为,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同时,要加强对销售渠道的监管,防止“傍名牌”产品通过非法渠道进入市场。
“提高消费者保护意识,建立举报奖励机制。”潘保春建议广开渠道,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傍名牌”行为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鼓励消费者在购买时保持警惕,认真核对产品的品牌、生产厂家等信息,避免被误导。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傍名牌”行为,对举报属实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要加强对举报信息的保护,确保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实习生 潘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