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记者从“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安徽查办教育、医疗、旅游、物业、粮食等民生领域价格案件2219件,实施经济制裁6133.69万元。防范和制止借主题教育搞不当营商活动,查处导向类广告案件47件。严厉打击“神医神药”等虚假违法广告,查办广告案件4328件。新建1069个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全年接收投诉举报咨询150.0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3亿元。
2023年安徽挽回消费者经济损失1.33亿元
2023年,我省将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列入省民生实事。对标长三角,借鉴沪苏浙做法和经验,制定我省放心消费示范单位评估验收认定工作方案,确保程序可操作、过程可评判、结果可检验。新认定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78家,市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527家,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达6.4万余户。
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发布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十大典型案例。完善“召回一批产品、提升一个产业”工作机制,备案召回缺陷产品138.08万件。开展电动汽车充电桩强制检定在线监管试点,新建成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全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满意度分别居全国第4、第7、第4和第6位,质量工作连续3年获国家考核A级等次。
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标准,批准发布地方标准78项。砀山梨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兴产业标准化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服务业标准化深入拓展,加强现代服务业标准研制,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2家单位获批承担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
打造引导消费品牌。创建“食安安徽”品牌单位365家、“皖美品牌示范企业”185家,4家组织、1名个人上榜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推出百家皖美消费新场景,为消费者推荐吃、喝、玩、乐、购的消费好去处,一大批独具地方特色消费新场景走进消费者视野。省消保委推出130多款安徽特色伴手礼,助力打响安徽消费品牌,展现安徽制造魅力,促进高品质特色伴手礼与消费者品质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新建1069个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全年接收投诉举报咨询150.0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3亿元。
此外,我省“三品一特”安全状况稳定向好,食品安全工作连续4年获国家考核A级等次,药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7%,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4.45%。
2023年安徽共立案办理民生消费公益诉讼案件2459件
2023年,全省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2459件,较2022年增长27.5%。
持续深化食品药品等领域公益诉讼工作。在416件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提出惩罚性赔偿,诉请金额3428万余元,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对潜在违法者予以警示。天长市检察院诉12家企业生产、销售不合格电动车充电器系列民事公益诉讼案,引发广泛关注,助推电动自行车充电器领域首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出台。
全力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办理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61件。针对辖区部分移动公司代办营业网点违法将用户手机号码、验证码等信息出售给他人的行为,霍山县检察院在对违法者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同时,协同行业主管部门,推动案涉网络运营商完善机制,从源头打击电信诈骗等黑灰产业。
积极拓展消费维权公益诉讼新领域。开展农资领域、消费预付卡、“消”字号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以及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等专项监督活动。针对网络销售伪劣消防灭火器突出问题,淮北市检察院研发的“大数据监督模型”在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通过该模型引导公安机关查实销售伪劣灭火器450万具、涉案金额达1.49亿元。
深化“府检联动”工作机制。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开展全省抗(抑)菌制剂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扎实推进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专项行动,助力维护食用农产品安全。蚌埠、宣城等地检察机关开展农贸商超“生鲜灯”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办理40余件案件,推动行政机关加强整治,共同推动《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落地落实。
完善协同工作机制。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推进公益诉讼检察与消费保护行政执法衔接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协作方式、协作内容,提升消费者权益公益诉护合力。如宣城市检察机关依托医疗美容行业专项整治活动,与市场监管部门通过联合检查的形式,明察暗访突击检查全市药店、诊所以及美容行业,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使用药品安全,推动各职能部门依法履职。
依法促进社会治理。强化类案监督,推动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会同行政机关开展专项行动,共同推动行业治理。阜阳市检察机关针对农村执业药师不在岗、药品过期以及未明码标价等问题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余件。淮北、宿州等地检察机关在全市开展“现制现售饮用水整治专项活动”,对辖区现制现售饮用水机全面排查,消除群众饮水安全隐患。
2023年安徽审结涉消费者权益刑事一审案件1305件
2023年,全省法院审结涉消费者权益刑事一审案件1305件,其中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465件,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犯罪案件128件,对犯罪分子形成有力震慑。审结涉消费者权益民事一审案件30573件,其中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11664件,信息网络买卖合同纠纷案件957件,妥善化解消费纠纷,有效维护消费者民事权益。审结涉消费者权益行政一审案件176件,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涉消费行政行为效力,积极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023年,全省法院共调解涉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案件3531件,大量消费纠纷通过调解得到实质性化解。桐城市人民法院“‘六尺巷 六步走’调解工作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针对消费者维权案件一般标的额小、案情简单的特点,法院建立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调处机制,坚持调解优先,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消费发展要求,依法开展在线调解;不断加强农村消费者司法服务,在村居、社区设立退休法官工作室,解决农产品购买、网络购物、乡村旅游等方面的纠纷;设立金融法庭巡回审判点,提供“投诉+调解+裁决”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依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省高院和省消保委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平台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明确在各级法院设立“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工作室”,各级法院和消保委可互相派员入驻,消保委调解协议可获得司法确认。指导安徽银行业保险业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调解工作,发挥中立、专业的优势,建立简易调解、专家调解、小额纠纷快速处理、中立评估、司法确认等机制,为消费者和银行保险机构提供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合规高效的纠纷调处服务,防范矛盾纠纷激化升级。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