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项资金“活水”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吴春华 分享到 2024-03-18 09:16:27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发展的硬道理。项目从分散到集聚;资金从小规模到大体量;预算管理从多个部门到全省统一。安徽重点领域的科技攻关如今有了高规格、上规模、强支撑、大撬动的新体系,正助推我省科研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两三百万到1800万

1994年成立的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生物医药行业的重点企业。去年,他们名为“基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源于皖产中药的创新药发现、提升及开发”的项目获得省、市财政资金支持。

“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2023年省政府整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科技攻关资金,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支持全省科技攻关。”安徽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段菖蒲介绍。

“这个改革措施解决了科技项目研发的资金支撑难题,展现了政府的决心,给了企业更多信心。”合肥医工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广卫向记者介绍。数据比较,感受直观。过去,该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按照多部门资金支持的规定,单个项目最高也就两三百万元。而去年他们申报的新项目,通过多轮专家评审、实地考察等环节,最终获得专项资金1800万元支持。“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何广卫说。

数倍支持资金体量增长,还撬动了更多加持。同步,合肥市财政拿出1800万元配套,企业自有资金也跟着投入了9000万元,还有一些社会投资机构纷纷找来,要投资项目。此外,项目实施也吸引了省外高校及其技术人才参与进来。

“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政府看好、专家看好、财政支持,让企业自己也敢投,社会也青睐,一套连锁反应下来,激发了何广卫这名医药行业老兵的“新激情”。

他介绍,新项目有两个出发点:一是完全以中医药研究为主;二是跨学科,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现在医药行业中比较新的类器官和器官芯片相结合,将创新药物的评价形式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简单讲,这是一种医药行业“方法论”的创新。

目前,该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脑血管疾病,以中医药为基础,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本地化生产创新药物,率先应用于安徽乃至全国医疗机构的临床诊疗中。

关键科研领域的“底气”

和生物医药一样,作为战新领域的重要基础,工业互联网在我省这几年快速成长。

“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卡脖子’技术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国内现代工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填补空白,向世界尖端技术迈进。”羚羊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内核研发部负责人周维介绍,他们申报的项目是“工业互联网多模态智能感知与认知决策关键技术攻关”,主要围绕工业领域的智能感知、认知和决策展开。去年初,项目申报,5月完成答辩后入选项目库。

获得的资金支持方面,省专项资金拨付1510万元、合肥市财政也配套1510万元。有了省、市财政的投入,该公司也大胆投入4600万元左右,项目研发的总投入达7600万元左右。

“资金的大力支持,让我们有了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的底气。”周维说,该公司项目一期研究已有部分成果。例如:羚羊工业大模型在2023年工业互联网金紫竹峰会获评“年度工业大模型先锋榜TOP20”第一,并开发出知识工匠、iMOM、GBI等多款基于工业大模型的产品,已在国家能源集团等多个工业企业落地;还有3D内窥镜,是国际上目前工业领域比较领先的技术,在高端装备的精密测量(如飞机发动机检测)等领域都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目前,项目组研发的国产3D内窥镜能直接对标国外一流竞品,样机已在客户处进行测试验证。

集中力量支持全省科技攻关

“零基预算改革,实际上是我省用资金统筹倒逼政府工作整合的探索。”安徽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段菖蒲回忆一年来改革历程时说。2023年,省政府整合省发改、科技、经信(现为工信)等部门科技攻关资金,设立10亿元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集中力量支持全省科技攻关。

零基预算改革带来了什么?

段菖蒲说,改革前,我省科技攻关存在“分散、重复、低效的‘老毛病’”。省发改委有科技创新“攻尖”计划、省科技厅有重点研发计划、原省经信厅有重点领域补短板计划等,项目多,支持力度弱,部分项目还存在重复支持的问题。因多头管理,一些项目单位不把精力放在项目攻关上、而是放在部门“公关”上。

改革后,省科技厅认真落实省主要领导工作指示,按照零基预算改革“1+4+1”制度,强化部门协同,开展有组织攻关。

按照省政府要求,成立专项资金使用工作专班,构建了“1+1+N”工作协同机制(省科技厅牵头、省财政厅全程参与、其他省直部门根据科技攻关任务需要参加),为集约高效使用科技攻坚专项资金提供组织保障。

从流程上,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完善管理机制,由科技厅牵头,会同发改、工信、农业农村、卫健、环保等部门,聚焦我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紧急、最紧迫”问题,共同征集项目需求、共同凝练项目指南,于去年4月底前统一发布了申报通知,共申报项目1762项。评审环节,科技厅会同专班成员和相关部门共同遴选评审专家、统一组织项目评审。在决策环节,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专班全体会议审定项目和资金安排。经去年6月26日、9月26日两次专班会议,最终确定项目立项287项,其中省重大科技专项17项,高新、农村、社发领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60项,省中医药攻关专项10项。

在段菖蒲看来,零基预算改革改变了科技攻关多头管理局面,大大减轻了创新主体多头申报负担。大兵团协同攻关、大幅提升项目支持强度、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等举措,得到了创新主体的普遍赞同,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