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是第23个世界睡眠日。据统计,全球成年人中有60%以上存在睡眠问题,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受到失眠困扰,能饱饱睡一觉,可能是很多人最期待的一件事。睡不着的时候,是不是在反复看时间?“反复看时间,会引起焦虑,更加睡不好。”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医师朱道民介绍,偶尔的和轻度的失眠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善,纠正不良睡眠信念和睡眠习惯,消除对失眠的恐惧,缓解失眠相关负性情绪,从而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
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长是不同的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睡眠与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有些人来说,有个好睡眠却是件奢侈的事,据统计,目前我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3亿。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是失眠症?
良好的睡眠状态包括,能在10—20分钟内快速入睡;夜间不会轻易醒来,即使醒来也能很快入睡;睡眠中无惊梦,睡醒后梦很快被忘掉;晨起后精力充沛,没有疲劳感。
“良好的睡眠对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朱道民介绍,生长激素主要在睡眠时释放,免疫系统也在睡眠中得到加强。充足的睡眠能让人精神焕发,体力和脑力均获得很好的状态。
但如果每周超过3天上床30分钟无法入睡或者早醒;每天总的睡眠时间不足6.5小时;睡眠质量下降,多梦;睡眠过程中醒来次数超过2次,醒后难以入睡;次日起床后日间伴有嗜睡、疲劳、精神状态不佳等,这些状态有一项或多项,那就可以判定为失眠了。
“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和其他情绪问题。”朱道民介绍,睡眠不足还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导致体重增加,引发糖尿病和心脏病,影响到记忆力,削弱免疫系统等。
不过,如果你虽然“中招”了失眠的前几种状态,但日间精力充沛,那就无需过于担心,“这是因为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长是不同的。”
压力与不良生活习惯都能引起失眠
“引起失眠的,有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朱道民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事件、工作与学习的压力、失败与挫折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情绪,引起失眠。
不良生活习惯如作息不规律、午睡时间过多、过早上床、白天赖床、睡前饮酒等也会引起失眠。而身体的疼痛或不适、生活环境改变、卧室光线过强、温度过高或过低等均可能影响睡眠
此外,如果服用了药物,例如减肥药、毒品、茶、咖啡、可乐饮料及中枢兴奋药等均易引起失眠。同时,朱道民特别提醒:“对睡眠的过度关注、担心,也会加重失眠。”
轻度失眠可通过自我调整改善
“偶尔的和轻度的失眠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改善,同时也要避免一些睡眠的误区。”朱道民介绍,通过纠正不良睡眠信念和睡眠习惯,可以消除对失眠的恐惧,重建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睡眠模式。
适当限制在床上的时间,不要过早上床,提前上床只会加重入睡困难。如果晚上没睡好,早上也不要赖床,赖床不仅无法补足昨晚的睡眠,反而会加重第二天晚上的失眠。“夜间失眠后,次日不要通过长时间的午睡来补觉。”
在床上玩手机,可能是很多成年人的睡前固定习惯了。“不要在床上玩手机、打游戏,睡前半小时不要使用电子产品。”朱道民提醒,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发射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促进睡眠的神经递质。“尽量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让睡眠与床形成更牢固的连接。”
过饱或饥饿都会影响睡眠
很多人睡不着的时候,忍不住想看时间,看自己失眠多久,这恰恰是个影响睡眠的坏习惯。“睡不着或是半夜醒来的时候不要反复看时间,以免引起情绪的焦虑。”朱道民建议,实在睡不着,可以离开卧室,做一些放松的事情,如听轻音乐等。
若睡眠质量不好,可根据自身体力,白天适量运动。户外活动和光照有助于加深睡眠,但睡前2小时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睡前可以给自己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舒适、安静、黑暗的环境能帮助尽快入睡,可以使用眼罩、耳塞、遮光窗帘。
“要保持规律作息,每天睡眠和起床时间尽量相对固定,保持生物钟的稳定。”朱道民提醒,要规律进餐,不要暴饮暴食,过饱或饥饿也会影响睡眠。
长期服用褪黑素可能会加重失眠
很多年轻人睡不好,会求助于褪黑素。褪黑素是人类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有助于睡眠。褪黑素在黑暗的环境下分泌量是白天的5-10倍,光照时分泌量减少并导致觉醒,这也是我们建议关灯睡觉的原因。褪黑素的分泌还和年龄有关,老年人分泌明显减少,因此容易出现睡眠障碍。
“褪黑素对两类人群有效:一是倒时差、轮班工作导致睡眠障碍的人,二是有睡眠障碍的老人、盲人,但也不建议长期服用。”朱道民表示,在临床治疗指南中,并不推荐使用褪黑素来治疗失眠,“长期服用外源性褪黑素,有可能导致自身褪黑素的分泌减少,加重失眠。”
上夜班的人群如何保持好睡眠?“建议在上夜班前、晚饭后先睡一两个小时,养精蓄锐。”朱道民建议,晚上上夜班时灯光开足,模拟白天环境。早上下夜班后可以戴上墨镜,模拟夜晚环境,睡前拉好遮光窗帘,佩戴耳塞和眼罩,让褪黑素在黑暗中增加分泌,有助于进入睡眠。
不上夜班的日子,建议固定作息时间,维持“生物钟”节律。白天适量地运动、晒太阳,有助于加深睡眠。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汪漪 通讯员 朱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