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传承淮河大鼓书 唱出美好乡村新风尚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3-29 15:08:26

“新时代,新风尚,新起点,哧咚咚!我们大家哎,都要做移风易俗好模范!”这是今年春节,在毛集镇中心社区的一农家大院举行的“村晚”上,淮河大鼓书的传承人岳仁宣自编自演的节目引起台下阵阵掌声。

几十年来,淮河大鼓已成为岳仁宣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赶上好时代,他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利用说唱淮河大鼓书宣传党的好政策、好人好事。他也是 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的获得者。

融入新时代,抢救“淮河大鼓”

岳仁宣同志本是淮南毛集实验区焦岗湖镇焦岗村的村民。学生时代的他就喜爱淮河大鼓书,还时常能说唱一段。高中毕业后,他专门拜师学习了说唱淮河大鼓书,再加上勤学苦练和天资聪颖,他掌握了淮河大鼓的精髓,很快成为淮河大鼓非遗传承人,在淮河两岸颇有影响力。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淮河大鼓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走向式微。在这种情况下,岳仁宣同志仍然坚守初心,到处观摩学艺,努力使这门艺术融入新时代特色。

为了更好地弘扬淮河大鼓艺术,2016年,毛集实验区曲艺家协会成立,岳仁宣同志被推选为会长。2019年,毛集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淮河大鼓传承基地”成立。岳仁宣同志带领大家创作了30多个深受群众喜爱的新作品,内容涉及党史宣传、反腐倡廉、脱贫攻坚、反邪教、扫黑除恶、安全生产等,岳仁宣带着淮河大鼓到各乡镇、社区、敬老院,开展公益演出,深得群众拥护和赞扬。

资料图 来源:安徽新闻网

宣传好政策,唱响“淮河大鼓”

淮河大鼓是一种集说唱演评于一身的曲艺形式,鼓书唱词合辙押韵,唱腔板式多样,这种表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受淮河两岸群众的喜爱。

在过去,岳仁宣说唱的都是老词,但现在他经常自己进行创作,跟着时代步伐宣传党的好政策和身边的好人好事。

“二十大精神指方向,政府把百姓急难愁盼放心上,安徽10件民生事,一枝一叶暖心房……全国人民跟党走,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富强。”岳仁宣唱完了一段《歌唱10项“暖民心”》新作后说,这段唱词是他结合时事新创作的,当地宣传部门还帮他录制了视频在网上播放,让更多的人知道政府关心民生问题。

2021年,由岳仁宣演出的讲述红军长征故事的淮河大鼓《一块马骨头》代表淮南参加第十届安徽省曲艺节演出,由于节目精彩、角度新颖,2022年作为文化名家下基层演出,在群众中掀起了新一轮的“淮河大鼓”热。其创作的新曲目《歌唱十项“暖民心”》在疫情期间的播出,更是受到淮南市文明办的高度赞扬。

老骥伏枥,传承“淮河大鼓”

从2021年春天开始,岳仁宣同志开始在毛集实验区梁安小学开办淮河大鼓少儿班,传承非遗文化淮河大鼓知识。

在岳仁宣的带领下,已有15名大鼓艺人参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唱出对党的热爱。同时,还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组织淮河大鼓走进校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毛集实验区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中,岳仁宣和同学们共同表演了《俺是党史宣传员〈鼓书颂党〉》,该曲目后来被淮南市电视台选中上了“少儿春晚”。

2020年岳仁宣同志被评为安徽省“首批乡村文化带头人”;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岳仁宣同志先后开展公益演出100余场。2022年他被评为“毛集好人”,同年11月获评“淮南好人”。

“我们不断创新宣讲形式,努力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岳仁宣说,他将继续以淮河大鼓的形式,围绕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乡村振兴,多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好节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党和人民的厚爱。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