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笔记】最想回去的地方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4-01 09:59:23

初中暑假,我被送到姑姑家代为照顾。那年暑假的经历,成为我成长过程中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

姑姑家在皖西机械厂,一座建在深山里的工厂。经由合肥中转,我跟着表姐,坐了很久的汽车,来到一处背山而建的两层家属楼。

我早已经习惯在不同的亲戚家生活,去哪里都没有陌生感,能很准确地找到自己在新家的“位置”。姑姑见我能很自然地融入他们家,放心地留我在二楼休息,他们去楼下厨房准备饭菜。

房间很大很干净,水泥地面被上海来的姑父擦得锃明发亮,铺上一张席子就能当床睡。沙发上的罩布掸得纹丝不乱。我没敢坐,搬了个小板凳对着门口坐下。

远处竹林里飞来一只白色的鸟,落在阳台栏杆上。它好奇地往屋里张望。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白色的头上长着冠羽的鸟,它头顶张开的每一根冠羽上端,都像串着一颗珍珠。

外面阳光明亮,我坐在房间的阴影里。它没发觉有人在看它,自在地在栏杆上跳跃,直到有人上楼惊飞了它。它是我见过的冠羽长得最好看的鸟,很多年过去,我依然不知它的名字。

一条山溪环绕家属楼流淌,从院子南边的石头路走下七八个台阶,抵达溪边。上游的溪水清澈干净,我与年纪相当的表妹圆圆经常来溪边洗碗。溪边有挖好的沙坑,锅那么大,用来沉淀溪水里的泥沙杂质,洗好的碗里就不会有沙砾。

沙坑很好挖,横起手掌用掌沿稍微用力描划沙地,很快就能挖出一个沙坑。我们有时用别人挖好的沙坑,有时随便找个地方重挖一个。挖好的沙坑存在时间不长,第二天再去看,沙坑已经被新的沙砾掩埋。

夏天,溪水中新孵化的小鱼特别多,一群一群藏在石头后面躲避太阳,贴着溪底吞吐沙子。清晨与傍晚,它们会在浅水处游弋,鳞片闪闪,反射着太阳的光。浅水处,有柳叶大小的鱼,双手合拢捧起一汪水,就能捉住两三条。

我们把捉到的小鱼放进沙坑里,看着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待离开时,用手指划一条沙道连接大溪,让它们沿着沙道回家。

山腰处有一家豆腐坊,每天早上售卖新鲜豆浆。每周,我和表妹都要拎着锅,走两公里的山路去买。清晨,山路上鸟鸣声悦耳,路边竹林吹来阵阵清凉。豆腐坊拐角处倚山长着一棵大树,绿茸茸的叶子铺满树冠。树下开满雏菊,白色、黄色、橘色、粉色,扑棱棱一大片,围着树干盛开。蜜蜂嗡嗡响,凤尾蝶、白粉蝶在花丛中穿梭,少年的我被这一幕美好场景吸引,伫立一旁远看。循着蝴蝶飞舞的轨迹一步步靠近,抚摸雏菊的花瓣,嗅花朵的香味,看哪只蝴蝶的花纹最漂亮。

山里下了暴雨,溪水大涨,许多孩子都不敢往溪水里去,大胆的我双手拎起裙角,站在溪水中央的堤坝上,让湍急溪水越过我的膝盖,流向下游。

在皖西的这片山林中,我第一次见到深蓝色翅膀的豆娘,捉到拇指大小的螃蟹,淌过暴雨中的溪流,还梦到过两个头顶长犄角的山间小妖……

我原本以为,以后每年暑假都会在山里度过,可惜,没过多久机械厂回迁,所有人员全部撤离了大山。

现在,那里已变成废弃工厂。岁月迢远,已经没有人能告诉我,那片家属楼的准确位置。

我再也没能回去过,那个我最希望回去的地方。(张言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