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功!“皖江第一隧”迎来新进展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张雪子 分享到 2024-04-15 15:49:14

4月15日上午,随着第1485环管片完成拼装,位于长江水面以下45米深处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右线盾构机“皖江奋斗号”成功穿越长江航道江底,安全、平稳抵达长江南岸,迎来又一重大节点目标,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施工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声。

据了解,芜湖城南过江隧道是安徽省首条过江隧道,也是长江皖江段首条超大直径过江隧道,有着“皖江第一隧”之称。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全长约5.96公里,左、右双线采用两台超大直径15.07米的盾构机自江北向江南同向掘进。

根据最新进度,在今天上午右线抵达长江南岸的同时,左线“皖江复兴号”盾构机也正全速向南掘进,目前已掘进至1293环,预计今年8月到达长江南岸。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双线力争于今年底全线贯通。

隧道具有“长距岩高水压大、地层复杂控制难、穿越断层风险高、可燃气体滩底藏”四大重难点。隧道穿越了数十种地层,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堪称盾构掘进的“地质博物馆”。

自2022年5月以来,隧道掘进过程中,右线盾构机先后穿越上软下硬高粘复合地层和断裂带,导致掘进效率大大降低,平均每天只能掘进1至2米。

“在上软下硬高粘复合地层中,刀盘结泥饼非常频繁,将刀盘完全糊住,无法掘进。”中铁十四局项目盾构经理郭建豪说,“另外,断裂带裂隙很多,对掘进施工干扰力很大,刀具偏磨、设备部件故障等问题频发,极易造成江底冒浆、掌子面失稳坍塌、管片上浮漏水、刀盘卡死等各项施工风险。”

为了打破困局,中铁十四局施工团队先后召开1次院士专家会、40余次内外部专家会,借助专家建议,运用科技手段破解技术性难题,提出30多种科学解决方案,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反复试验论证,其间采取了停机高压进仓清理刀盘泥饼、优化掘进参数、改造刀盘、优化刀具布置、加强江面巡视等一系列措施,历时500多个日夜,成功攻克了两大施工难关。

据统计,自右线盾构机始发以来,施工团队对设备进行了近百项针对性改造,采用了20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累计更换刀具1732余把,在最深达75米处的江底带压进仓1050余次,清理泥饼300余立方米,确保了盾构机安全平稳掘进。

截至目前,双线隧道累计掘进5556米,占盾构隧道总长度的70.11%,“皖江奋斗号”盾构机距离隧道贯通还剩1023.4米,现场500余名施工人员正在日夜奋战,向隧道贯通目标奋力冲刺。

此外,与芜湖城南过江隧道连接的大工山路(长江南路-弋江路)一标段工程,也正在建设中。目前,工程已进入隧道下穿主体结构全面施工阶段,计划与城南过江隧道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建成后,驾车从隧道过江仅需5分钟,将大幅提高芜湖市跨江交通能力,对加速江北地区发展,促进芜湖省域副中心建设,加快安徽长江两岸经济社会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徐宏博)

声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